司馬朗如今已過了二十歲,到了可以為官的年紀,而司馬懿和司馬孚年紀還小,暫時進入北平書院學習。

在北平城過了幾個月的休閒日子,公孫越也有些靜極思動,帶著無雙營開始巡視之旅,第一站便是前往漁陽郡。

漁陽郡乃幽州北方重鎮,處在上谷郡和右北平郡中心,後方不穩前方也難安寧,自然是重中之重。

從范陽郡一路向北,所過之處百姓頗為安寧,早已沒有兩三年前惶惶不安的模樣,顯然韋皋、尉遲恭和國淵在漁陽郡幹得頗為稱職,至少比當年的閻柔好得多。

韋皋來到這個世界之後,被系統安排的身份是京兆韋氏,與陳平出自穎川陳氏一樣,都被安排成了世家大族的身份。

正因為他們絕對忠心,又有世家大族的背景,公孫越這才能牢牢掌握住冀州和幽州。

當年曹操一統北方,明知道司馬懿留著是個隱患,但卻沒有殺他,一方面是因為當年進入仕途是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舉薦,另外一方面則是忌憚司馬家的根深蒂固。

河內司馬氏乃是世家大族,雖然沒有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和弘農楊氏那樣顯赫,但葉門生故吏遍天下,盤根錯節千絲萬縷。

這也是這個時代世家大族的處事方略,相互聯姻關係複雜,說起來很多世家都能扯上一點關係,牽一髮而動全身。

而系統給韋皋安排的京兆韋氏,同樣是世家大族,其父親為韋端,還有韋康和韋誕兩個弟弟。

韋端字休甫,司隸京兆人,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政治人物,曾擔任涼州牧、太僕。

馬騰進攻韓遂,韓遂戰敗退走,韓遂再招集士兵還攻馬騰,並殺馬騰妻子,戰火連年。

建安初年,曹操使司隸校尉鍾繇、涼州牧韋端和解,孔融寫信給韋端:

“前日韋康來,淵才亮茂,雅度弘毅,偉世之器也,昨日韋誕又來,懿性貞實,文敏篤誠,保家之主也,不意雙珠,近出老蚌,甚珍貴之。”

韋端從涼州牧徵為太僕,其子韋康代為涼州刺史,當時人榮之,在即將到來的袁曹決戰中,關中諸將也不知該站在那一邊,涼州牧韋端遂派從事楊阜到許都察看。

在許都,楊阜被漢獻帝任命為安定長史,回來後,關中諸將問他:

“袁曹二人誰能取勝?”

楊阜回答:

“袁公寬和卻少決斷,好計謀卻又不會選擇,優柔寡斷就難以樹立威信,不知該如何選擇就會誤事,現在看起來雖然很強,但最終難以建成一番大業。

曹公雄才大略,抓住機會,毫不遲疑,法令統一,部隊精良,往往能重用一些意想不到的人才,重用的人又都能盡心竭力,非常稱職,他一定能成功!”

楊阜不想當這個長史,就辭去官職,除此之外韋端還與關東名儒孔融是老鐵,也為關中名士。

韋端的兒子、韋皋的弟弟韋康,字元將,是荀彧向曹操推舉的人物之一。

根據趙岐《三輔決錄》記載

“韋元將年十五,身長八尺五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