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之事迫在眉睫,我們也不挽留翼德了,等援兵到來之後,我們再並肩作戰!”

將張飛打發走了之後,趙雲和楊再興連夜拔營,悄悄撤離了聊城,薛仁貴和蘇定方雖然有所察覺,但夜晚追擊十分危險,一旦中了埋伏,後果不堪設想,因此並未追擊。

楊再興和趙雲領兵來到清淵城外,將聊城失守的情況告訴在清淵城堅守的岳雲和杜預,一起商議接下來的行動。

“子龍、再興,既然曹操的先鋒已至,後續大軍恐怕也離得不遠,真是奇哉怪也,他們明知道討不了好,為什麼還要和我軍硬碰硬,這並不是他們最明智的選擇。

難道他們還真認為,以他們的兵馬,能重新反攻奪回清河郡、平原郡和渤海郡?

不對不對,他們的目的肯定不是這個,袁紹或許會怒而興師,但曹操絕對不會這樣做。

曹操他肯定明白,與我軍陷入僵持戰,對他來說沒有任何益處,作為一方諸侯,他也不會做這種損人不利己之事。

當下他們最好的計劃,應該是南下攻擊呂布和袁術才對,呂布有那麼多糧草輜重,而且和袁術有了嫌隙,兵力也明顯不足,才是最好的目標......”

杜預眉頭緊緊皺在一起,一時半會想不清楚緣由,這樣的感覺非常難受,怎麼想都覺得哪裡不對。

“元凱先生,或許曹操和袁紹的目的就是逼退我軍,重新奪回聊城和清淵城,然後據城堅守,再快速分兵南下攻打呂布。”

聽到岳雲有些不確定的話,杜預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還真是最大的可能。

“應祥,這兩年獨當一面,你果然成長了,曹操和袁紹的意圖應該就是這個,不過就算知道了,目前也沒有太好的辦法,撤離清淵城是目前最明智的選擇。

不過要撤離清淵城,這個決定太過重大,必須派人飛馬前往臨西城報給主公,由主公來做這個決定。

現在我軍仍需堅守,還得時刻查探聊城軍隊的調動情況,守住我軍的糧道,否則糧道一失,這數萬兵馬必亂!”

“元凱先生所慮極是,還得麻煩您手書一封,我立即派人飛馬報往臨西!”

商議妥當之後,杜預立即展開竹簡,將心中的猜測和應對計劃一一寫了下來。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岳雲決定派趙雲親自走一遭,同時派辛棄疾統領虎賁軍第一軍,與楊再興統領的豹騎合兵一處,時刻提防來自聊城方向的威脅。

蘇定方和薛仁貴發現聊城內的守軍撤退之後,並沒有繼續派兵追擊,而是進入聊城,張貼安民告示安撫城內百姓。

穩定住城內民心之後,蘇定方留高幹駐守聊城,接應曹操親率的後軍,自己則領大軍,和薛仁貴繼續朝清淵城進軍。

兩軍雖然合兵一處,但兵力仍不佔優,薛仁貴領騎兵作為先鋒,蘇定方則帶步卒在後方接應。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