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許攸叛逃(上)(第2/2頁)
章節報錯
“顏良性格狹窄,雖然勇猛但不可獨自任用。”反對以顏良獨自領軍,但袁紹不聽。
後曹操救劉延,斬殺顏良,在袁紹將渡河之前,沮授又認為袁軍應該留守延津,分兵進攻官渡,若然戰勝,再增兵官渡也不遲,否則兵眾也可以安全撤離,但袁紹仍然不聽。
沮授嘆息稱病不見,袁紹因此憎恨他,將沮授其所餘部隊交由郭圖統領。
袁紹渡河後,駐屯延津南,遣劉備、文丑向曹軍挑戰,曹操領軍擊破,文丑更被曹軍擊殺,震撼袁紹軍。
後曹操回到官渡,沮授向袁紹說:“河北兵雖然人多勢眾但勇猛不如河南兵,河南的糧少而財少過河北。
河南利於速戰速決,河北利於緩慢戰鬥,緩慢抵抗拖長戰事。”建議以持久緩進的戰術來消耗曹軍,但袁紹又不聽從。
袁紹攻曹操,初戰勝,起高樓射箭入曹營,但後為曹軍發石車擊破。
後來曹軍擊破袁紹運輸隊,袁紹於是命淳于瓊領軍帶領運輸車,據守烏巢。
沮授又建議派遣蔣奇護送,以防止曹軍攻擊,但袁紹又不從。
後烏巢被曹軍擊破,袁紹將領高覽及張郃又降曹,令袁軍大亂,潰不成軍,袁紹帶著八百騎兵逃過黃河。
袁紹敗逃時,沮授來不及北渡而被俘,被押見曹操,沮授大呼不降,曹操與沮授有舊,見沮授不肯加入他的陣營,感到可惜,嘆息道,若早點得到沮授,那天下現在應該大定了。
沮授雖不降,但仍獲曹操厚待,可是後來沮授密謀回到河北的袁紹陣營,事敗被殺。
袁紹非常喜歡第三子袁尚,讓他跟隨自己身邊治理冀州,準備作為嗣子來培養,同時,袁紹任命長子袁譚為青州都督,次子袁熙為幽州都督。
沮授反對,認為是諸子分立是取禍之道,於是勸諫道:“世稱一兔走衢,萬人逐之,一人獲之,貪者悉止,分定故也。
且年均以賢,德均則卜,古之制也,願上惟先代成敗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義。”
但袁紹堅持是要令四子各據一州,以觀察其能力,沮授走出袁紹的府門,嘆息道:“禍患要從此始了!”
後來,袁紹死後,袁尚、袁譚果然因爭位而大戰。
袁紹挑選精卒十萬,騎萬匹,準備進攻許都,沮授建議利用優勢軍力和地理形勢,對曹操進行持久戰。
“進屯黎陽,漸營河南,益作舟船,繕治器械”,同時“分遣精騎,抄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的萬全之策。
如此作為,三年之後就可以使得曹軍疲敝,滅曹定成,而不必急於決戰。
沮授諫阻出兵,違背袁紹的意旨,郭圖等乘機進饞,說沮授的軍權太大、威望太高,難於控制,引起袁紹懷疑。
於是袁紹分監軍為三都督,讓沮授與郭圖、淳于瓊各典一軍,結果自然是兵敗官渡。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