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許攸叛逃(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許攸雖然有才,但德行枉為名士,算是袁紹麾下八大謀主裡最次的一個。
沮授、田豐、許攸、逢紀、審配、辛評、郭圖、荀諶八大謀主,有些是能力不行,有些則一開始就是臥底,但不管是哪一個,論品行都在許攸之上。
沮授“少有大志,擅於謀略”,公元189年,為韓馥別駕,拜騎都尉,舉茂才,並當過兩次縣令。
曾對韓馥提出良策,但不被採納,在袁紹入主冀州後,沮授監統內外、威震三軍,幫助袁紹奪取青州、幷州、幽州而統一河北。
沮授曾對袁紹提出奉迎天子,反對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戰略,但袁紹並不聽從,不但沒有被袁紹採納,反而被削弱兵權。
但即便是如此,沮授在官渡之戰中仍然盡心盡責,提出緩進戰術,仍不被採納。
在烏巢被燒前夕,沮授再次提出外表護糧,又不被採納,在袁紹大敗後,沮授被俘獲,這種情況下仍然拒絕投降曹操。
曹操對許攸厚待,直到沮授欲回河北,事敗後才將沮授殺死,曹操曾嘆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
雖然這話中有一定的恭維和誇張之意,但沮授的品行和能力,確實值得稱讚。
只可惜袁本初筆墨太少,也導致他麾下的文臣武將功績不顯,張郃後來能位列“五子良將”,其他“河北四庭一柱一正樑”的水平,不在張郃之下,有些甚至猶有過之,但記載卻只是三言兩語。
漢靈帝年間,沮授仕州別駕,舉茂才,歷二縣令,少有大志,長於謀略。
公元189年,為韓馥別駕,拜騎都尉。
公元191年,在韓馥打算出讓冀州時,沮授與長史耿武、別駕閔純勸諫說:“冀州雖然狹小,能披甲上陣的有百萬人,糧食夠支撐十年。
袁紹以一個外來人和正處窮困的軍隊,仰我鼻息,好比嬰兒在大人的股掌上面,不給他餵奶,立刻可以將其餓死,為什麼要把冀州送給他呢?”
對於這個極好的建議,韓馥沒有同意,反而一意孤行讓出冀州,結果落得死在廁中的悲慘結局。
公元195年,漢獻帝輾轉流亡到河東等地,沮授進諫建議袁紹迎獻帝,遷都至鄴城,挾天子以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
袁紹聽後打算聽從沮授的建議,但淳于瓊等人認為要復興漢室太難,而且迎立漢帝會削弱自己的權力,勸袁紹不要用此計策,袁紹於是放棄。
次年,曹操卻在荀彧的支援下迎獻帝遷都許縣,成功挾天子以令諸侯。
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戰前夕,沮授就集合宗族,大散其財並說:
“袁公在官渡勝利的話,我們就會有威無不加,但戰敗的話連自身也不能保住,真是悲哀啊!”
沮授的弟弟沮宗不認同說:
“曹操的軍士馬匹不足我們,兄長你何必懼怕呢?”
但沮授看得出曹操的雄才說:
“以曹兗州的大略,又有挾天子為資本,我們雖然攻滅公孫瓚,但軍士疲倦,將軍驕橫,軍隊的破敗正在這一舉,揚雄說:‘六國蚩蚩,為嬴弱姬’,就是這樣。”
官渡時,袁紹進軍黎陽,遣顏良攻劉延,沮授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