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我軍一而再、再而三失敗,士卒面對公孫越大軍時,明視訊記憶體在畏懼心理,再加上精銳損失大半,能奪回清淵城、守住樂平就是最好的結果!”

聽完田豐直言不諱的話,滿堂文武譁然一片,對於田豐的耿直,他們總算再一次見識到。

“主公,在下也認可元皓的意見,我軍目前確實無力反攻,最好的辦法就是穩定住局勢,緩過氣來後再伺機而動。

不過有曹孟德與我軍一同出兵,倒也不是不可以嘗試,這兩年來他勢力壯大很快,手下兵多將廣,一定程度上來說已在我軍之上。”

眼看最為倚重的謀臣沮授也持相同意見,袁紹雖然憤怒不已,但還是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

“子遠,我再給你最後一次機會,前去與曹孟德完成結盟,若是你這次仍然辦砸,那就別再回來了,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不養無能之人!”

“是......是,主公!”

看著袁紹眼中透出的寒意,許攸身體不由一顫,連續辦砸了幾件事,已經讓袁紹對自己升起了很大的不滿,若是這次再辦砸,袁紹很有可能說得出做得出。

比起考慮如何辦好出使之事,許攸想的卻是另外一方面,正好印證了荀彧對他的評價“貪而無治”。

許攸的貪婪不僅是單純的貪財,而是貪權、貪功、貪圖在袁紹集團中的地位。

按史料中的記載,許攸向袁紹獻上襲取許都的計策,但是被袁紹拒絕,引起許攸的不滿,這個時候貪功的心理訴求沒有得到滿足。

許攸家人犯法,可能是為貪財而犯法,也有可能是單純地仗勢欺人,破壞法律,被審配收治,這個時候在袁紹集團中超然的地位也得不到滿足。

這兩點得不到滿足,或許才是許攸反叛的真正原因。

而許攸來到曹操集團中的表現也證明了這一點,比如許攸直呼曹操的小名,又反覆強調自己在“官渡之戰”中的功勞,其目的並非是追求財物,而是追求一種高於其他人的特權。

再說回俠這個字,“立氣勢,作威福”,正符合許攸的性格,總而言之許攸的最高追求應該是破壞規則,讓自己凌駕於規則之上,在袁紹集團中是這樣,在曹操集團中也是這樣,這也是一種貪婪的表現。

至於財物方面,許攸是名士,以遊俠聞名,應該在一定程度上遵循名士、遊俠的道德標準和外在表現,而不是單純的貪財之輩。

許攸年輕時與曹操相友善,後來成為袁紹的謀士,多次為袁紹出謀劃策,力主攻打曹操都城許昌。

官渡之戰之際,許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治而投奔曹操,提供了重要情報,建議曹操偷襲烏巢,結果大獲全勝。

官渡之戰後,許攸跟隨曹操到達鄴城,口出狂言,屢次辱罵曹操,輕視曹軍將士,被許褚一怒之下殺死,曹操見後深責許褚,下令厚葬許攸,內心其實也鬆了一口氣。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