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皋有智略,身高九尺,文武兼備,在蜀中的功績被傳為“諸葛轉世”,四維數值自然非常優秀。

【姓名:韋皋】

【統帥:98】

【武力:94】

【智力:96】

【政治:97】

與韋皋的全面相比,尉遲恭就更純粹了一些,最主要是忠心,和秦瓊作為左右門神,名氣比韋皋大了不少。

秦瓊和尉遲恭兩人,都為李唐打江山作出傑出貢獻,前期秦瓊戰功赫赫,後期則尉遲恭功勞更大。

秦瓊加入李世民陣營比尉遲恭要早得多,早在李淵時期,秦瓊即被封為上柱國。

在尉遲恭降唐前,秦瓊已為李唐立下了很多戰功,包括擊敗劉武周、平定王世充、掃滅竇建德,甚至尉遲恭本人,還是被秦瓊生擒的。

後來兩個人都成為李世民麾下的心腹愛將,一起跟隨李世民東征西討,打遍群雄無敵手。

只是李世民登基後,秦瓊後來多病纏身,不再征戰,鮮有戰功,而尉遲恭還經常披掛上陣,不時再建新功。

而分水嶺則來自玄武門之變,在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堅定站在李世民一邊,而秦瓊保持中立。

尉遲恭是玄武門之變的策劃者和實施者之一,在玄武門之變前,當李世民和李建成雙方鬥爭進入關鍵時刻,李世民念及兄弟之情,猶豫不決,尉遲恭一再勸其早下決心,先發制人,不要“存仁愛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計”。

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又拈弓搭箭,射殺李元吉。

為穩定局勢,尉遲恭奉李世民之命帶甲入宮向正泛舟海池的高祖李淵報告,並敦促李淵下詔,令諸軍悉受秦王節制,李世民從此登上大位,開始他的貞觀之治。

在整個政變的過程中,尉遲恭表現英勇,臨危不亂,為李世民奪取最後的勝利立下了大功,後來論功行賞的時候,他當之無愧功居第一。

秦瓊和尉遲恭都以勇猛著稱,而且使用的兵器也比較類似,並且兩個人同時當了門神,各個方面都很相像,兩人孰強孰弱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停下。

秦瓊的工作經驗豐富,在行業內摸爬滾打好些年,先後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手下任職。

隨著秦二哥工作能力的提高,找的僱主名氣也越來越大,最終投身到李世民的帳下。

之後追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秦瓊經常為李世民單槍匹馬獨闖敵陣,深得李世民的信任。

尉遲恭的職業生涯顯得比較單純,履歷比較簡單,因而他就像是一張白紙,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區別秦瓊的地方在於,秦瓊投靠的是大唐,而尉遲恭投靠的是李世民。

秦瓊與尉遲恭當了半輩子的搭檔,當年的一場交鋒也是在尉遲恭為劉武周效力時期,有一個流傳的“三鞭換兩鐧”就是在這裡來的。

據記載當時李世民引兵來到,抵擋尉遲恭的進攻,秦瓊輕車熟路,被派上去與尉遲恭陣前對戰,當時戰鼓擂動,吶喊聲響徹雲霄。

一番廝殺下來,尉遲恭用水墨鋼鞭打了秦瓊三鞭,秦瓊反手甩了尉遲恭兩鐧。

看樣子是尉遲恭攻速比較快,三鞭甩了出來,對秦瓊並沒有造成過大的傷害,但是秦瓊的兩鐧則將尉遲恭打的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