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五胡十六國第一名將(第2/2頁)
章節報錯
八月,慕容儁遣慕容恪、太尉封奕、尚書令陽騖攻打魯口,王午憑藉城池之險進行抵抗,並把冉操送於燕軍。
慕容恪料魯口城池堅固,暫難攻克,遂將城外的莊稼盡數收割,撤回中山(今河北定州市)。
十月,慕容恪屯安平,積糧,修築攻城器具,準備攻討王午,時中山蘇林起兵於無極,自稱天子,慕容恪率軍先攻討蘇林。
十月,慕容儁派廣威將軍慕輿根幫助慕容恪,斬蘇林,不久,王午為其將秦興殺死,呂護又殺秦興,繼承安國王。
公元354年二月,慕容恪再次發兵圍魯口,次月克之,呂護逃往野王(今河南沁陽)。
四月,慕容儁以慕容恪為大司馬、侍中、大都督、錄尚書事,封太原王。
公元361年二月,寧南將軍呂護,鎮守野王(今河南沁陽),暗中投靠東晉,東晉以呂護為前將軍、冀州刺史。
呂護欲引東晉軍偷襲燕都鄴城(今河北臨漳),未及行動,事情敗露,三月,燕王遣慕容恪統軍前往野王平叛。
慕容恪率軍5萬,冠軍將軍皇甫真領兵1萬,進至野王城外,呂護閉城固守,慕容恪遂於野王城外修築深溝高壘,切斷守軍外援,以待機擊之。
七月,呂護軍被圍數月,外無救兵,內無糧草,呂護被迫令部將張興率領7000人馬出城迎戰,張興被傅顏斬殺,當夜,呂護以黃甫真營陣為突圍口,率城中銳卒試圖突圍。
皇甫真事先已做好防備,慕容恪領兵從側翼出擊,呂護所部死傷慘重,呂護單騎逃往滎陽(今河南滎陽),燕軍攻克野王,結束野王之戰。
公元355年,前燕攻滅石氏、冉魏的勢力,開拓疆域,成為地跨幽、冀、並、平四州的政權,掙脫東晉,慕容儁自稱為帝。
段龕以為與慕容儁同出鮮卑,致書慕容儁稱帝之非,加之段部所據廣固,勢力漸強,已威脅前燕的統治,慕容儁遂決意發兵攻廣固。
十一月,慕容儁以慕容恪為大都督、撫軍將軍,尚書令陽騖為副將,率軍進攻廣固,十二月,燕軍至黃河北岸,慕容恪先以輕舟渡河,試探虛實。
公元356年正月,慕容恪率軍渡過黃河,距廣固百餘里,段龕率軍3萬人迎戰,慕容恪於淄水戰敗段龕,數千名士卒投降燕軍。
段龕逃回廣固,閉城固守,慕容恪率燕軍在廣固城外修高牆挖深塹圍困之,並招撫廣固四周諸城,段龕所署徐州刺史王騰等於二月投降慕容恪。
慕容恪圍廣固七個月後,段龕難以支撐,遂派人向東晉求援,八月,東晉派徐州刺史荀羨前往解圍,荀羨行至琅琊,畏懼燕軍不進。
恰逢王騰帶軍攻打鄄城(今山東鄄城),荀羨遂進攻陽都(今山東沂南),斬王騰,不久,廣固城內路人相食,無以為守。
段龕悉眾出戰,被慕容恪在圍裡擊敗,單騎逃回城中,十一月,段龕計窮,只得出降。
慕容恪安撫百姓,平定齊地,遷鮮卑、胡、羯三千餘戶至薊,留慕容塵鎮廣固,以尚書左丞鞠殷為東萊太守,章武太守鮮于亮為齊郡太守,率軍而還。
廣固城之戰後,東晉泰山太守諸葛攸進攻東郡(今河南濮陽),慕容恪領統陽騖、慕容臧率兵進擊,大敗晉軍,諸葛攸退回太山(今山東泰安)。
慕容恪乘勝渡過黃河,佔領河南部分土地,並設守宰,此後,前燕轄境迅速延至黃河以南,對東晉構成了威脅。
公元365年二月,慕容恪與吳王慕容垂共攻洛陽,三月,克之,俘虜揚武將軍沈勁。
慕容恪惜之為奇士欲赦免,慕容虔上書說:沈勁雖為奇士,卻終不可為己所用,留之必患,遂斬殺沈勁。
慕容恪奪取洛陽後,隨即略地至崤山、澠池,關中大震,前秦天王苻堅親自到陝城進行防備,不久,慕容恪率軍撤回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