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五胡十六國第一名將(第1/2頁)
章節報錯
慕容恪,字玄恭,鮮卑族,被譽為“五胡十六國第一名將”,性格謹慎大度,十五歲開始掌握軍隊,多次以弱勝強,穩固了慕容氏的遼東霸主的地位。
後趙國王石虎死後,中原大亂,前秦入關略地,佔據幽冀,後趙大將軍冉閔自立後,慕容恪率軍攻打,終將冉閔引入平原,以“連環馬”之計擒殺。
景昭帝慕容儁死後,官拜太宰,封太原王,輔佐幼主,總攬朝政,毫無私心,以“德治”為基,構築國家最大版圖,引起周邊鄰國恐慌。
慕容恪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四個兒子,其母高氏不被寵愛,所以一直不為父親慕容皝所注意。
公元336年,時年慕容恪十五歲,其父每次和他對話,都能說出經世之理,慕容恪得到了慕容皝的看好,遂把軍隊交給了他。
公元338年五月,後趙皇帝石虎以燕軍違約獨攻段部鮮卑,得勝,又以劫掠而歸為由,發兵數十萬北伐,圍困大棘城(今遼寧義縣)。
燕趙兩軍相持十餘日,趙軍不能克,遂後退,慕容皝派慕容恪率2000騎兵於清晨出城追殺。
石虎見城內師出,大驚,棄甲潰逃,慕容恪乘勝追擊,大敗後趙軍,斬獲三萬餘級。
同年十二月,段部鮮卑首領段遼遣使向後趙請降,中途反悔,又遣使請降於前燕,並與前燕合謀設伏,欲消滅趙軍。
時後趙皇帝石虎已派徵東將軍麻秋、司馬陽裕等率兵3萬前去受降,前燕王慕容皝自統大軍前往迎段遼,派慕容恪帶精騎7000埋伏於密雲山。
慕容恪大敗麻秋於三藏口(今河北承德),趙軍死亡大半,麻秋步行逃脫,司馬陽裕被俘。
公元341年十月,燕王慕容皝以慕容恪為渡遼將軍,鎮守平郭,前燕自從慕容翰逃亡,慕容仁被殺後,無人能鎮守遼東。
慕容恪行至平郭,撫舊懷新,屢破高句麗兵,高句麗畏之,不敢再入燕境。
公元345年十月,慕容皝令慕容恪攻打高句麗,慕容恪攻拔南蘇(今遼寧撫順市東蘇子河與渾河合流處),派兵留守。
公元346年正月,慕容皝派慕容恪與世子慕容儁、慕容軍、慕輿根及1.7萬騎兵襲擊扶餘國。
慕容儁坐鎮中軍指揮,而慕容恪則統帥諸軍冒矢石進擊,攻克扶余,俘扶餘國王玄及部落5萬餘口而還。
公元344年二月,慕容皝親自帶兵攻宇文逸豆歸,以建威將軍慕容為前鋒將軍,劉佩為副將,命慕容恪與慕容軍、慕容霸及折衝將軍慕輿根等率兵分三路並進。
最終大破宇文軍,燕軍乘勝追擊,攻克宇文氏都城紫蒙川(今遼寧朝陽西北),宇文逸豆歸敗逃,死於漠北,宇文氏從此散亡。
公元350年,後趙大將軍冉閔佔據鄴城,滅亡後趙,自立為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
公元351年八月,慕容儁遣慕容恪攻破中山(今河北定州),隨著慕容恪攻佔中山後,冉閔攻取了襄國(今河北邢臺),欲圖幽州,前燕佔領幽州後,也想繼續南進,圖據中原,一場大戰不可避免。
公元352年四月,冉閔將與前燕開戰,大將軍董閏、車騎將軍張溫苦諫冉閔,不可同前燕開戰,冉閔不納,移軍於安喜(今河北定州)。
慕容恪隨即引兵而至,魏燕兩軍交戰十次,燕兵皆敗,冉閔素有勇名,號稱“霸王再世”,所部將士精銳,燕軍畏懼。
慕容恪陣前激勵將士,指出冉閔有勇無謀,其軍飢疲難用,定可擊破。
冉閔所部多步卒,欲引燕騎兵至叢林作戰,慕容恪採納參軍高開之策,急派輕騎截擊之,然後佯敗誘敵至平地,並將燕軍切分為三部。
慕容恪自率中軍,選善射者五千人,以鐵鎖連戰馬結方陣而前,另兩部各置一側配合主力進擊,冉閔恃勇輕敵,果然中計,直突燕軍中部鐵馬方陣。
燕軍側翼部隊即從兩面夾擊,大敗冉閔軍隊,斬七千餘人,冉閔突圍東走二十餘里,坐騎忽死,被燕軍所俘,冉魏滅亡。
公元352年,冉閔被慕容恪軍俘虜後,其子冉操投奔鎮守魯口(今河北饒陽)的大將王午,七月,王午自稱安國王,對抗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