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死的?”

難怪契丹人會在大好形勢下撤軍, 原來皇帝死了。

趙晃倒在逍遙椅裡, 還一身酒氣,身旁有軍伎給他捏額頭,懶洋洋地道:“蕭覽說,龍山一戰,雙方立下大寨對峙,也不知梁軍用什麼弓弩,距離六百步遠竟能把箭射過來。本來營寨很大,而梁軍的冷箭亂射,也不是每一支都能射進營中。所以他們也不是很在乎。可巧了,耶律崇光要接手,本有士兵給他舉著盾牌,他蹲下拉屎,拉完了,提褲子站起來。他站得太快,盾牌沒跟上,一支箭正好插在他的後背上,又把他射倒在剛拉的粑粑上……”

蘇御拉沉臉:“這是蕭覽說的?”

“呃…,呵呵,大體是這樣,也有我的一些修撰。”趙晃憨笑道。

趙晃沒個正行,有些胡說八道的成分。耶律崇光中箭的具體情形,蕭覽壓根就沒說。不過那一箭確實很要命,耶律崇光覺得沒救了,於是沒讓軍醫拔箭,而是帶著箭傷撤軍。

三天後耶律崇光才死。

死前,他託孤蕭覽,並要求秘不發喪,趁機與梁朝談判。談判的內容,都是耶律崇光死前安排的,而這個談判的結果,也在他預料之內。臨死他曾對秦王做出過評價:梁有秦王,國運不絕。

聽到這個訊息,蘇御有點懊惱。蘇御認為,與耶律崇光的較量中,自己沒討到便宜。可趙晃卻有著不同的看法,趙晃說,耶律崇光連命都沒了,你還想怎的?

……

勝利的訊息傳遍全國,百姓們歡欣鼓舞,奔走相告。雖然還有很多人沒見過秦王,但秦王的畫像已遍地都是。現在最暢銷的,就是秦王的畫像。百姓們買回家裡,貼在牆上。有錢人家還會擺上一龕,供奉香火。

大家不知道具體情況,以訛傳訛,就把秦王神話。傳言說,秦王臨危受命,勇赴沙場,胯下白龍馬,手中青龍偃月刀,與那手持一對擂鼓甕金錘的耶律崇光陣前單挑,大戰三百回合,將那耶律崇光人頭斬落。

這就很誇張了。

首先,陣前就沒有單挑這一說,其次,蘇御壓根就沒殺過人,更沒有什麼青龍偃月刀。而耶律崇光用的武器是馬槊,不是擂鼓甕金錘。

說書人罵當朝政要,肯定不行;可如果粉飾太平外加吹牛,那就沒人管,百姓們也愛聽,各書報茶館裡,現在最火的就是給秦王吹牛的。

而在給秦王吹牛的浪潮中,自然少不了“弄潮兒”許洛塵。罵人吹牛抬槓,這都是他的拿手絕活兒。在吹牛的人群中,他一騎絕塵,勇攀高峰,一覽眾山小。吹出花樣來。蘇御認為,那大戰三百回合的段子,八成來自許洛塵。

他用官媒給秦王吹牛,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雖然仗打完了,可秦王並不會馬上撤軍。部隊需要休整;榆關、古北口、燕州城需要修繕。

此時蘇御還有別的考慮,比如男賈人的安置問題;還有昨天晚上,老幕僚典鞏給秦王提出的一些建議。

這典鞏,有點像燕王朱棣身邊的姚廣孝,一門心思希望王爺造反。

可此時蘇御的狀況與燕王朱棣不一樣。如果《明史》沒被篡改的話,朱棣造反是被朱允炆逼反的,而現在沒人逼蘇御造反。

造反的成本實在是太大,蘇御很是猶豫。

不過蘇御也沒一口否決,反正現在也回不去洛陽,就安心在此地玩耍,順便打造第四師。

山東道、河北道、河東道送來三萬新兵,各師看著都眼熱。可是他們再眼熱,有秦王在這裡,都要靠後。

這時秦王說:敵軍已撤,玄甲十一個師留下就夠了,三門閥壯士可以迴歸本營了。

三門閥兵撤走後,蘇御開始從新兵裡挑選精壯,補充第四師。

第四師這次損失不小,一共一萬兩千人的隊伍,現在還剩下六千多。蘇御先從三萬人中挑選四千精壯給第四師補充上。很快引起各師不滿,跑到秦王面前抱怨。秦王才把剩下的,按照各師損失情況,按比例分配下去。那十個師顧著搶人,來找秦王抱怨的人就少了。

當然,還會有一些人來抱怨,因為在分兵的過程中,秦王做了手腳。把精壯的送去賢王派系,而康王那邊剩下的就是一些矮小瘦弱者。這也算是對康王以牙還牙。

有人來抱怨,讓韓堅把他們擋在外面,不予理會。

秦王正躲在花園裡,倒在躺椅裡享受陽光,這時老黃跑了過來:“少爺!剛才王太后派人給老奴透話兒,問少爺想不想去她屋裡喝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