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傳來訊息,交戰第一天榆關傷亡超四千人。

據說契丹人使用數量龐大的投石車,先是投擲亂石火雷進行高空轟擊,隨後用攻城塔、雲梯、衝車撲向城牆、城門。

他們的攻城塔很有特點,就好像後世的塔吊一般,可以根據城牆的高低而調整高度,靠近城牆時,推開最上頭一丈寬兩丈長的超大門板作為橋樑,就能直接衝到城牆上去。

看傷亡數字就知道戰鬥有多慘烈。守城軍民有八萬人,如果持續這個傷亡數字,也不可能堅持到二十天。唐恂說,這種非正規軍,減員三分之一軍心就會動搖,減員三分之二必然崩潰。

如果敵軍的進攻依然保持第一天的勢頭,以後榆關的傷亡數字只會越來越高,反而戰鬥力越來越低。因為最開始死去的,都是最勇猛的人。

不過也有好訊息傳來,第一天交戰,敵軍三架攻城塔都被火箭燒燬,要想再造那麼高大又結構複雜的攻城塔,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

而在城頭爭奪戰中,守住了敵軍雲梯的輪番進攻。

男賈人在城頭上準備滾木礌石,支上油鍋,將熱油澆到攀爬雲梯的敵人身上。

男人們在城頭搏殺,女人們在城內用糞水塗抹箭矢,增加箭矢的毒性。居高臨下,用輕弩輕弓射向那些沒有鐵甲的敵軍。這種箭射到敵人身上,即便沒射中要害,也大機率會感染。有的人會因此死去,甚至會導致一場瘟疫。

契丹人的衝車撞開城門,卻發現裡面堆滿鐵蒺藜、拒馬,縫隙裡飛出強弩箭矢。火油噴出,流到城門洞中,被火箭點燃,讓城門洞成為一道火牆。

蘇御不懂軍事,在後殿或王府與唐恂等人多次交談,倒是長了不少知識。據說這位唐家七老爺一輩子也沒親手殺過人,因為他參軍的第一天就是師監軍。而他所在隊伍是極強悍的神策第八師,他只要跟著隊伍到處跑就行了。他當監軍時,第八師沒出現過抗命、叛變的情況,所以這個監軍也很是輕鬆。偶爾逮住一些畏戰逃兵,也都是監軍衛隊出手,輪不到唐恂親自揮刀。

可他畢竟是親歷過戰爭的人,他的話很值得蘇御學習。

“靈兒,我記得你好像說過,除了你哥和四老爺唐炯以外,長老會里就沒有上過戰場的人。”

“我沒說過。”

“真的沒有?”

“沒有。”

郡主一雙大眼乜斜著,忽而扭過頭去,不知什麼表情。

蘇御記得她說過,可她不承認。

唐恂當兵的時間並不長,估計是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而那已經是四十年前的事了。唐靈兒今年才二十一。

最近秦王經常邀請三位老將軍來王府做客,原第七師中郎將孔孝春,原第八師參將王庭,原第十師中郎將典鞏。

與三位老將多次沙盤推演城市的攻守大戰。

根據不同的城防設施,研究不同的戰術。可最後發現,無論怎麼打,攻城一方都是很吃虧的。尤其是碰到酒泉、張掖、武威那樣的堡壘城。城小,防守人員密集。城牆三丈多高,要想爬上去難比登天。

典鞏曾說,神策第十五師中郎將典效忠,曾用四千鐵甲兵在酒泉守住敵人七萬人,整整守了三十八天,一戰成名。

典鞏強調說,別看對方人多,但面對堡壘城防,他們人多使不上力氣,只要城內戰鬥物資不枯竭,典鞏認為典效忠還能堅守更長時間。

而鐵甲兵是最適合守城的,雖然他們移動速度慢,但在城頭上幾乎是站樁防守。敵軍的飛矢從下面射上來,對他們傷害不大。而近戰搏殺,更是佔盡優勢。

至於榆關為什麼會一天傷亡四千,大家推測,首先是榆關不夠高,其次是敵軍火力太猛,更重要的是男賈人沒有配備足夠多的鐵甲。

為此蘇御更覺得鐵甲重要,琢磨如何才能給第四師配備。

……

梁朝百姓對戰爭似乎並不是很畏懼,或許是多年來梁朝一直在打仗,百姓們已經麻木了。而且不得不說,梁朝打仗的勝率還是蠻高的,老百姓對朝廷有信心。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洛陽距離戰場遠。

百萬人口的洛陽城裡依然聒噪,蘇御看新聞得知,最近有兩夥人鬧得很厲害。仔細分析,竟是清幫和濁幫在互噴,透過紙媒打口水仗。

他們各有槽點,罵得起勁兒。而且雙方都是有錢的主,花得起錢僱官媒對吵。

在蘇御看來,這就是殺馬特與演藝界吵起來了。

這兩個本不相干的圈子是怎麼吵起來的,說到底還是因為頂流的幾位大佬鬧矛盾。

據說韓浩看上了西門婉婷的漂亮侄子,要挊人家,惹惱了西門婉婷,大罵韓浩臭不要臉。結果西門婉婷一頓臭罵,傷害面積巨大,一口氣把整個濁幫都給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