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富麗堂皇。

皇城坐落在金陵城的正中位置,坐北朝南,建築恢宏,殿、宮、堂、樓、齋、軒、閣應有盡有,據說八千多間,號稱九千九百九十九間。

皇帝、皇后、諸妃、內侍、太監、宮女多達三千多人。

如此龐大的後宮,把皇帝司馬衷累得面黃肌瘦。

司馬衷與北朝攝政王趙御同齡,可看起來卻好像老了幾十歲。每每上朝,都需要太監攙扶,走路時兩腳幾乎是拖在地上走,只感覺身體被掏空。

不過後來神醫孫四秒的出現,挽救了這位未老先衰的皇帝。

神醫是一名道士,送給司馬衷一個雙面鏡。看正面,能見到一名絕世美女。而那美女,便是福寧殿裡張貼著的一張畫像中的女人,正是北朝曹太后。

從那以後,司馬衷算是找到救星了,精神逐漸好轉,身體也越來越有力氣。如今走起路來腳下生風,舉手投足皇帝風範。

為此司馬衷封孫四秒為國師。

其實孫四秒在被封為國師之前已經是名人,與阿良的師父洪成渡,焚天蛟的師父張撫琴齊名,合稱道家三宗。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成都不發生戰亂的話,此時神州大地上竟然有三座百萬人口的城市。

之所以金陵和成都能獲得如此好的發展,這與他們近百年來沒打過大仗有著直接的關係,而這一百多年間,都是梁朝抗住了來自東北,正北,西北,正西四個方向的不斷衝擊。

誠言,梁朝以半壁江山,完成了統一大國都未必能完成的使命。

因為梁朝一直都有神將在,而且每一個時代都不只有一個神將。之所以稱之為神將,就是因為他們特別能打,以少勝多的戰例,在這一百年間爆發式增加。

到大興三年,是梁朝神將最多的年代。因為這期間還有萬隆帝時期的神將,比如孟狠、西門豪、李橫那一批,雖飛虎將年過半百,但雄風尚在;天賜十年間的神將還有張雲龍,祁東陽,公孫雄這一批,三十來歲,正是當打之年。

除了這些神將,還有諸多名將,比如薛雲、誅邪克、王操天、典效忠、孟郎、西門單之流,都是千錘百煉而來。

梁朝四大軍,每軍都有冉冉升起的新星,比如韓堅、唐宸、孟定、西門風。

不過,梁朝之所以能全力與北方作戰,也得益於晉朝的妥協和幫助。比如抵抗三胡時期,如果南晉和蜀漢突然在背後捅刀子,梁朝也就倒了。

自從晉高祖司馬萬鈞駕崩之後,南晉就給人很腐敗很懦弱的印象。南晉皇室和門閥極度奢靡,攀比、揮霍、鬥富,屢見不鮮。現在司馬衷的後宮,並不是梁朝後宮的鼎盛時期。據說司馬衷的爺爺後宮八千多人。

不過司馬家族也有優點,他們很有自知之明,他們祖孫四代都清楚地意識到,如果梁朝倒了,他們將直接面對胡人。可南晉軍極度腐敗,根本不是胡人的對手。

而腐敗的頑疾,並不是皇帝一個人能解決的。南晉的門閥與梁朝不大一樣,梁朝門閥直接控制軍隊,而南晉門閥是滲透式控制軍隊和朝政。甚至可以說,軍隊和朝廷是門閥的賺錢工具。

基於此,一旦有胡人南侵,南晉朝堂從皇帝到大臣都鼓勵梁朝抗胡,而且還轄制蜀漢,不允許蜀漢在背後搞小動作。如果蜀漢不聽話,晉朝還要發兵攻打。

就這樣,三個國家相安無事一百餘年。也算是一個奇蹟。可現在形勢有變化,梁朝四面的敵人基本掃平,據說梁朝攝政王趙御有心統一神州。訊息傳來金陵,南晉朝野一片大譁,紛紛獻出求和之計。

和親只是他們研究出的第一步,如果和親不成,還要送錢,如果送錢還不行,還打算割地。只要不打仗,什麼都可以談。

“這也太窩囊了。”

慶親王司馬皓來到福寧殿,頗顯憤懣地坐在席上,面對皇帝司馬衷,慶王直言不諱地道:“我朝擁兵百萬,怎就不敢一戰?每年養兵花費數千萬兩,難道都是一群豆腐兵?不能打仗的?”

司馬皓才十九歲,正是血氣方剛之時,他能說出這樣的話,司馬衷一點兒也不感覺意外。

其實,朝堂上也有反對求和的聲音,可那些聲音太少了,很快就被一心求和的“團伙”淹沒在口水裡。

其實司馬衷也才二十三歲,可他從小兒就很穩,也正因為此,皇位才落到他的身上。

司馬衷拍了拍美人的皮股,美人嬌滴滴站起身,扭捏離去,大殿裡只剩下皇帝和慶王。

可司馬衷還是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