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零五章 摘面具(十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趙棣是自殺,還是他殺,竟然成了懸案。
沒有人承認害死趙棣,可趙棣當時被關在小屋裡,他哪弄來的毒藥呢?
有人猜測說,康王被逮捕後,一直沒換衣服,他的毒藥就藏在衣服裡。
還有人猜測,趙棣是被曹玉簪毒死的。因趙棣死了,大興皇帝和她活下來的機率會更大。而最後談判結果也果然是這樣。但曹玉簪激烈否認此事,說自己是清白的,絕沒有毒害康王。
還有人說,是秦王趙御毒死康王,因為康王多次暗殺趙御,他們之間仇深似海。
當然也有人說是張雲龍,因為張雲龍要給那些被毒死的弟兄報仇,以牙還牙。
還有人說是賢王,或者趙豐,因為他們要為趙鏘報仇。
反正這幫人都有殺人動機,可就是沒人承認。而康王的死,竟然就這樣不了了之。沒有哪個衙門會去管這件事。
感嘆,曾經風光無限的康王就這樣稀裡糊塗的死了。
除了康王的死,還有一個次要因素對談判造成影響。遼國蕭太后發來國書,要求叛軍釋放曹太后和大興皇帝。否則遼國將視梁朝為“非禮之邦”,將不再承認《榆關之盟》,併發兵為曹太后報仇。
遼國到底會不會發兵?
蘇御覺得蕭太后是在虛張聲勢,此時的遼國與梁朝情況差不許多,遼皇耶律崇光被一箭釘死之後,姓蕭的小寡婦扶持幼帝掌權,再憑藉兩個哥哥掌握兵權,對抗耶律家族的幾位王爺。成天鬧心事不少,她哪有心思對梁朝發兵?
可這國書卻被曹玉簪死死攥在手裡,揮舞著與賢王說話。看小寡婦那歇斯底里的樣子,突然覺得她挺可憐。蘇御曾經想過,若真的殺曹玉簪,自己會不會難過?
想來,蘇御沒那麼冷血。
而且曹玉簪與這位蕭太后的感情是真的不錯,她們經常有書信來往。曹玉簪還曾考慮,選一位親王女,封為公主,嫁給遼國幼帝。
不過這件事被一眾朝臣否決,覺得遠嫁公主有損國家尊嚴。
後來曹玉簪又說,讓遼國也嫁過來一名公主,這樣兩國就扯平了。可大臣們又說,我大國與番邦扯平,這本身就是丟人的,除非他遼國嫁過來兩名公主。結果這件事就這樣被一群人給攪黃了,一群人中還包括蘇御。
因為曹玉簪沒安好心,她想把趙糖酥嫁給遼幼帝。
遼皇耶律崇光是被秦王的軍隊射死的,這時把秦王的女兒嫁過去?
如果當初曹玉簪說,嫁過去的是趙準的女兒,那蘇御可能就不反對了。
因為蘇御認為,兩國聯姻也是有積極作用的。而且是互相送公主通婚,面子上能過得去。
現在姓曹的小寡婦是徹底沒咒唸了,努力多年弄到的那點兵權,被秦王收了個乾乾淨淨。處心積慮擔驚受怕弄出的龐大特務機構,也被秦王瓦解。
小寡婦坐在回宮的馬車裡,臉色如冰,看著嚎哭的小皇帝,一把推開。就好像那孩子不是她生的似的。
她回到長秋宮,摔摔打打,看著堆積如山的奏章,不聞不問。
……
賢王趙選已經二十多年沒上朝,今日上朝,宣佈一系列大事。
其中最重要的是閔悅、曹聖、趙亞夫,不得王詔不可回朝,否則以謀反論處。羽林衛左右統領免職,羽林衛全體更換。新的左右統領,將由秦王趙御和萬安郡王趙豐擔任,二王各自選派得力助手,駐兵皇城。
兩派一場大戰過後,需要穩定大局,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可老爺子不再插手,全權交給秦王去辦。他只是給王孫趙豐破格敕封為“萬安郡王”,本來這是趙鏘的願望,現在落到趙豐身上了。
當然,敕封令還需要曹太后親口說出來,雖然小寡婦很不情願,但她還是說了。
曹玉簪兵權沒了,文政權力也所剩無幾,現在她更像是一名發言人。
秦王趙御是唯一攝政王,一人掌控三省六部,權傾朝野。
此時在朝堂上能與秦王掰手腕的,只剩下三家門閥。而其中唐氏門閥,又是秦王的親支近派。
賢王老爺子,上過一次朝就再不露面,據說老爺子有心外出打獵。蘇御覺得,一定要滿足老爺子這個願望,已派人去各個皇家狩獵場考察,待一切安保措施就緒,就讓老爺子去那裡快活快活。
賢王說,唐振還在西部撫民,等唐振回朝,就要商議統一大事。
但,先統一軍閥,還是先統一三國,這又是一個難題。
賢王的老毛病又犯了,陷入猶豫當中。他認為,趙家若想憑一己之力消滅三門閥,那是痴心妄想。最好的辦法是,聯合其中兩家,消滅第三家。可現在形勢看來,很難做到。若只聯合唐家,與孟氏和西門氏開戰,風險又太大。更不妙的結果是,四家開戰,外敵就有機可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