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河西多旱少雨,可今年卻一反常態,三月變天,暴雨傾盆。

河西之地,要麼不發水,要發就是排山倒海。只因此處北鄰崇山峻嶺,南面青藏高原,將這河西古道壓成一道天塹長溝。連續幾日暴雨,洪水奔流,泥沙翻滾,漿黃一片,水過之處房倒屋塌,樹倒牆崩。

當然,在暴雨來臨之前,匈戾騎兵已透過玉門關,急速向東,兵抵武威。三月初四匈戾人順著張掖河東進,三月初六雨夜偷襲梁軍左翼,包圍趙鏘部。趙鏘率三師突圍不成,反而被困得更緊。

見形勢不妙,安國公在大雨中退兵琵琶山、烏城守捉,形成掎角之勢。鐵騎第八師、弓騎第二師在和戎城觀察形勢,待機策應趙鏘突圍。

可趙鏘一直未能闖出來,王操天卻帶兵撤退,一直退到琵琶山。

唐振問王操天,為何無命撤兵。王操天說,暴雨不停,和戎城已陷水中,再不撤退,重騎深陷泥潭,第八師想走也走不成了。

王操天此言倒是給唐振靈感,效仿當年關雲長水淹七軍。但凡能掘開的水堤全部掘開,恰逢此時暴雨更盛,只見水牆翻滾,直奔武威而去。

黃土路突然變得泥濘不堪,匈戾騎兵深陷泥沼寸步難行。洪水持續,附近幾百裡好似*洋大海,波濤洶湧。往日山崗,此時更像孤島沙洲。桑臘、匈戾各部首尾不能相顧,各自尋地暫駐。

忽見舸艦,竟是安國公乘船而來,幾千竹筏木筏,承載梁朝將士,對沙洲之敵各個擊破。敵軍之所以強橫,就是因為有騎兵縱橫馳騁。如今馬不能行,僅靠步兵列陣,他們豈能是梁朝對手。

暴雨中,安國公殺敵九萬,俘虜七萬,繳獲戰馬軍械無數,一舉收復武威。

戰爭形式急轉,桑臘王慕容坤逃向西寧,卻被國師歐陽錕在土樓山攔截擒殺,遂立小王子慕容渠為桑臘王,割慕容坤之首,獻西征大帥唐振,並送來稱臣降表。

安國公勃然大笑,再無後顧之憂,把受降之事交給康王趙棣,再命神策第二、第八師繼續西進,收復張掖、酒泉、敦煌,一舉打通河西走廊,連通交河城,恢復當年安西都護府,開疆三千里,拓土到蔥嶺。

可這時趙棣卻道:不能打張掖和酒泉,因為這是他和桑臘國師歐陽錕的約定。

唐振道:那是你的約定,不是我的約定!

唐振拍案而起:“告訴歐陽錕,能給他留西寧府,算是對他照顧。從此桑臘設酋長,慕容家族世襲罔替,管束當地鮮卑人和羌人,維護部族穩定。西寧府要設觀察使監督文教,設司馬監督道府兵。道府兵不允許超一千二百人,否則滅之。”

……

曹太后宣佈河西獲勝的訊息,群臣歡呼,喜極而泣。訊息傳到民間,百姓歡呼雀躍,哭喊著奔走相告。自發舉著標語,揮舞小旗,見首不見尾的長隊湧入清化坊,在國公府門前搭臺唱戲,放炮擂鼓。鞭炮聲滅了又響,此起彼伏。

百姓之所以開心,當然有為自己考慮的因素,但不得不說,幾乎每個神州男兒心中都有凌雲之志報國情懷。河西猶如咽喉,被人卡脖子的感覺很不舒服。如今被安國公一拳擊碎,怎不大快人心。

這一戰僅僅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國力消耗不是很大。西北毒瘤惡患一招祛除,桑臘再無還手之力。打通河西走廊的同時,恢復對安西都護府的控制,收復面積之大,超出預期。

大興三年,三月初九,辰時許,長安郡主府裡傳喜訊,安國公側妃歐陽小喬誕下一名男嬰,名喚唐開光。而這一日,恰是朝廷公佈河西獲勝的那一天。此狀對於唐靈兒來說,真是多重喜事,使得喜怒不形於色的她一整天都愉悅掛相,喜不自勝。

郡主府一如往常,郡主開心大家都開心,一忽兒都去小西樓探望小喬。

此時秦王還在朝堂議事,也不知在議論些什麼,據說朝堂上爭吵得很是激烈。這些事都是唐寬提前回家說的。但此時朝堂上吵的問題與唐家關係不大,所以也就沒再言傳。

歐陽鏡知道女兒臨盆,昨天晚上就守在小西院,在分娩時,忽而聽到女兒疼痛嚎叫之聲,歐陽鏡的心提到嗓子眼兒。忽聽小公子哇哇哭鳴,歐陽鏡一蹦多高。高興之餘,給面前所有人發喜錢,不一會兒的功夫,一袋子金幣就見底兒。

小嬛獲得一塊金幣,喜滋滋跑去唐翡唐翠面前顯擺,唐翡唐翠小姐妹也去找歐陽鏡討喜錢,也不知此時歐陽鏡兜裡尚有錢否。

小公子上午出生,為防風,避不見人。

到了下午,產婦穩定,小公子酣睡,歐陽鏡等人才陸續上樓探望。

不久唐靈兒也登樓探望,看看小侄子長什麼樣。

這時小喬才問出心中疑惑:“……奇怪,前一刻還說戰況危急,不出兩個時辰怎又有捷報送來?莫非安國公在兩個時辰之內就扭轉乾坤?”

唐靈兒輕撫搖籃,轉過身來,輕聲道:“第一封戰報發出時,暴雨傾盆,驛馬難行,故而遲緩;第二封戰報也是差不多遭遇,可有先前驛兵指引道路,倒是比第一封跑得快些;可當第三封戰報發出時,洪水退去,驛馬疾馳。所以這三份戰報送來的時間很近。可是從戰報上留下的日期來看,卻是相隔七日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