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七章 小叔的輕視(第1/2頁)
章節報錯
韋鍾的出現只是一個誤會,但此事說明秦王住所防守不嚴。於是邱垚把道府後院整理出來,獻給秦王當做公館。這裡院牆高大,四角設有望樓,牆根藏有暗哨,牆外衛兵巡邏。
當秦王住進公館,邱垚經常以“請教軍機”為由邀秦王出去飲茶,其實是把秦王引去煙花之所,看遍太原美女。
在蘇御看來,邱垚這老小子終於暴露本性。若自己是皇帝的話,他一定是陳平、和珅那樣的人物。
在他擔任河東道臨時觀察使期間,明目張膽賣官鬻爵,幾乎到了明碼標價的地步。他自己賺錢的同時,會拿出大部分孝敬秦王。而他賣官的速度,幾乎與曹玉簪派官的速度持平。
當年漢高祖劉邦問陳平:你把官兒都賣了,誰來為朕治理國家?
陳平說:臣只把官位賣給有才能的人。
漢高祖哈哈大笑。
現在河東道、府、縣三級官員,一半是曹玉簪任命的科舉考生,另一半是邱垚察舉推薦給秦王,再由秦王推薦給吏部。
科舉,已經是梁朝體制下最公平的選材辦法。可這種辦法的弊端是,把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能人排除在外。
所以科舉制和察舉制到底哪個好,存在爭議。
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察舉制更容易滋生派系和門閥。
邱垚的所作所為,客觀地擴大了秦王勢力。而邱垚開啟一道口子,其他人就開始效仿。有些人聯絡不上邱垚,就去聯絡韓堅、誅邪克、典奉等人。只要被他們招入麾下,也算是秦王派系的中下層力量。
除了秦王的親支近派,還有走後門的,比如聯絡秦王妃唐靈兒或太長公主趙瑛。
今時今日,秦王勢力已經產生規模效應,勢力的大小,已不是蘇御一個人能決定的。此時唐靈兒也感受到這一點,所以才在選側妃的問題上猶豫不決,進而急火攻心。她腦子是清醒的,可心裡不情願。
不過最後,她還是選擇理智。在胡榮給唐振郵信的同時,唐靈兒一封書信直抵太原,徵求秦王意見。
盞燈十分蘇御才回到公館。馮瑜正在溫酒,見蘇御身上有酒氣,便又把酒撤了下去。
“秦王還吃麼?”
“吃過了。”蘇御坐到馮瑜身邊,伸手搭在美人肩頭:“以後不必等我,餓了就只管吃。”
馮瑜嫣然一笑:“妾不餓。”
說話間,馮瑜將唐靈兒的信遞到蘇御手裡:“這是下午剛送來的。”
蘇御開信一觀,不禁心裡一動。
馮瑜悶頭吃飯。
蘇御偷眼看馮瑜,小美人面色平和,估計她是沒偷看信箋,否則信中的內容足夠驚到她。
……
斥候曾在壺關附近石壁上發現匪軍留下的血書,因此蘇御才知道“張氏八壯”。
本以為這是逃難的八個人,因為起義失敗而懷恨在心,臨時湊到一起說些狠話,發洩信中悶氣。
後來才知道張氏八壯是當地民團組織首領,也就是張氏家族豢養的一群武功不俗的爪牙,已經在太原興風作浪多年。
他們是由一群張氏家生子和張氏遠親組成的,可以說各個都是千里挑一的好手。他們的名聲非常不好,當年張氏富豪們幹壞事,都是他們衝鋒陷陣,每個人身上都揹著幾條人命。
按理說像他們這樣的敗類不會躲過民御公車,之所以還能堅持到現在,八成是曹玉簪有什麼打算。她或許想用那些劣跡來控制河東節度使,結果沒想到河東節度使造反了。
面對這個結果,蘇御只是苦笑一聲,沒說什麼。任何人都會犯錯誤,曹玉簪如此,蘇御也不例外。
聽說張氏八壯後,蘇御看起來很不重視,不但去廣場組織聯姻活動,還經常微服私訪。
這一日蘇御帶著馮瑜逛市場,被老鄉認出,他模仿當地口音強行狡辯,隨後帶著馮瑜一溜煙走了,走進一趟小街。小街距離市場很近,可這裡卻出奇的安靜。又或許是剛離開鬧市,噪音變小,更能讓人感受到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