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為商賣命前所未聞。

而且清兵可是屬於大清的兵,沒有可能為“士農工商”中最底層的商人賣命吧?

“確實如此,廣州十三行的粵商可是買通了兩廣總督孫士毅身後的幕僚‘駱白駒’,

為了阻擋咱們的軍隊,保住他們的家業,所以使用絕戶計打算將咱們阻擋在高州府,他們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這……真他孃的該死,這富戶毫無人性!”弁長壽直接破口大罵起來。

他原本不會如此粗魯地說這樣的話,可見每日大量的百姓葬入山崗,縱使人家鐵石心腸,也看不慣這樣的畫面。

為了保全自己的家業,居然犧牲掉大量百姓的性命,也只有“他們”做得出來。

鄭軒覺得倒是正常。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當年晉商為了發展和生存,出賣了明朝。八國聯軍後,粵商,浙商也為了各自的利益背叛了革命。

鴉片戰爭後期的買辦商人,正是為了洋人在華的利益,親自派人血腥鎮壓同胞。

並一步步地將祖國的“關稅”“國權”“國民經濟命脈”一步步地交到洋人手中。

還站在道德高地上,將自己的同胞貶為“醜陋的,面目可憎的”,只為討好異族上司獲得更大的利益,卻忘了他們自身也是“中國人”。

所以商人這種東西,雖然能夠帶來大量的稅收,偶爾也能創造出有利於社會的東西;

但不加以節制,或是有堅固的牢籠困住,他們就會像洪水猛獸一般,成為壓垮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甚至是敵人的助力。

鄭軒遙想起前世的美利堅,便是這一副模樣。

商人財閥控制了政權,控制了國家,也控制了人民。

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使用壟斷將百姓們生活的一切控制在手中,便能獲得子子孫孫的“永世富貴”,卻一點也不在乎國家的利益。

“他們的賬我們會慢慢算,如今先不著急,當前要處理好眼下的事情。”鄭軒開口說道。

他看了一眼雷州半島各地的報告。

與他們探討商量,最後做出了決定,“咱們剩餘的糧食,作為一種激勵,讓百姓在被焚燒過後的土地種植糧食,

如今,清軍的絕戶計對咱們來說有利有弊,甚至是一種機遇,

他們雖說造成了大面積的屠殺,給我們造成了巨大的負擔,但也清除了當地大量的舊勢力,變相地減輕了我們的負擔,

趁著這個機會將大量的土地分配掉,並讓百姓們開始耕種,

如今大量的農田遭遇火災,這給土地增加了肥力,想必種下的糧食能夠迎來大豐收,

我想辦法給你們找來半年的糧食,渡過難關之後便可以自給自足了。”

‘先破後立,不破不立。’

這是古人的說法,放到現在也依舊是真理。

清軍將這些地方給毀滅掉,也方便光復軍來了之後建立起新的秩序,並在此基礎上鞏固了自己的統治。

每個朝代都愛使用這套真理,“儘量”將前朝完全摧毀,然後建立新的王朝,極大鞏固自己的統治力量。

鄭軒定下了基調之後。

交給下屬處理便最為有效,他們知道該怎麼做。

畢竟培育出來的光復軍,“打土豪分田地,恢復生產,穩定治安,穩定秩序”這樣的民生政策,早已經駕輕就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