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見那道人右掌微翻,石下碎塊竟騰空而起躍到手掌之上,那道人復伸出左手,將塊巴掌大的石塊在掌心來回搓了幾下,只見灰塵自兩掌見揚起,頃刻之間,竟成了一個橢圓的棋子,隨手往石盤一丟,嘴角上揚竟露出笑容來,復又歸於原樣!

那和尚許久不見動靜,忽然也如那道士一般,取石在手隨手來來回回一掰,竟然四四方方,也是丟入石盤上。楚江寒仔細一瞧,山石同色,原來這二人是以方圓分黑白子。

楚江寒心下大惑:世間哪有這等神通?開石裂碑誠然可信,哪有挫石如泥的!這二人許是使得什麼障眼法,又或此石松軟。隨手拾起一塊,試著一掰哪裡掰得動?

自崆峒山學藝至今,楚江寒自認為見過武功最高的人當屬師父紫陽真人了,便是恩師在此也不可能做得到!隨又心中不服,氣沉丹田雙臂用力,使出“風靈掌”中的一招“開山裂石”,將那石塊劈作兩半,隨手將拳頭大小的一塊,丟上了棋盤!

忽見那大和尚突然站起,哈哈大笑,全然不似方才莊嚴,數聲笑後,開口便道:“怎麼樣怎麼樣?我贏了吧?我贏了吧?”那老道也站起身來哈哈大笑。口說“雖不是你自家落子,卻也是天意!天意啊!”

那僧人復又說話:“怎麼樣?這盤棋你我下了十年,不想被我贏了吧?”楚江寒聽來只覺可笑,一盤棋也要下十年,這二位當真是無聊!

似這等絕世高人,脾氣最適古怪,故而二人談話之時楚江寒確實不敢插嘴。

那僧者卻轉身來對楚江寒說話:“小友可是為了尋物而來?”楚江寒心說這和尚莫非通天不成?只見他隨手一揮,竟有一白猿從遠處連奔帶跳而來,手捧一物正是自己不慎掉落山崖之物!楚江寒慌忙接過,俯身倒地便拜!

那老道隨手扶他起來,說道:“昨夜我二人夜觀天象,知今日必有遠客到訪,果然方才白猿又撿回此物,故作此言!”。又說道:“自打我二人住進這谷中,你可是頭一位客人吶!”說罷拂髯而笑。

楚江寒只覺這二人言談和藹,甚是舒服,平日不說的話不覺都說了出來,那畫既然找到,難得來到此等仙境,二人出口相邀也不拒絕。

說話間便來到二人所住的山洞,洞中打掃潔淨,除了三五個石蝶石盤幾本破書,竟連照明之物也不曾有,二人端來一大盤果蔬,有好多見也未曾見過,隨便吃了一個,便覺甘甜無比,不由得多吃了幾個!

二人言道,十數年前這僧人云遊此間,不想發現了這樣一個去處,隨邀好友一起隱居於此,整日談文論武說天道地好不快活,因遠離風塵俗世,故取名“風塵谷”。

正說話間,這楚江寒卻見到那一堆書旁邊立著一物,三尺餘長劍鞘烏紫,正是自己早已丟棄之鎮嶽劍,正心中犯疑時,卻聽那老道開口:“小友識得此物?”見這二人開口詢問,遂將如何得劍,如何棄劍大略敘說一遍。二人聽罷相顧不語。

那僧人開口說道:“不久前,我二人到谷外一行,回來途中,遇四個面目猙獰之人在為此物爭執,我二人恐他們為了此物作惡,便出手奪來!”楚江寒心知多半是那湘西四魔。二人復又問道:“小友可識得此劍來歷否?”江寒不知。

道人言道:“老道早年破好劍術,故而識得:此劍為春秋時所鑄,名為‘鎮嶽’隱世千年不為人知,何以現世卻也未可知。”楚江寒道:“可各路人馬為何又要爭搶呢?”那老僧一聲佛號唱罷,又說道:“世人愚昧無知,當真是魔障難消!”江寒稱是。

那老道忽起身言道:“今將此物再贈小友如何?”老僧連忙叫好張口稱善。

二人又道:“你與我二人有緣,今我二人另各傳你一門絕技,望你好生利用此物,減少無端殺孽!”楚江寒聞言大喜,慌忙俯身下拜磕頭不止。

那老道亦大喜:“老道早年間蒙高人傳授一套,數十年間浸淫其中,又領悟改進不少,生平頗為得意!今與你有緣,索性就傳你一套丹陽劍法,如何?”

老僧亦道:“時才見你劈石所用,乃是崆峒派風靈掌,掌法嫻熟頗見火候,老衲別無所長,今有一套輕身功夫,也傳於你吧!雖比不得達摩祖師‘一葦渡江’,放眼當今,卻足敢自誇”。

楚江寒知這二人所傳,必是絕技哪敢挑剔,復拜謝,口稱恩師,二人卻說只是朋友,哪裡是什麼師徒,遂不敢多言。當下二人手中比劃,口中指點開始傳授。

轉眼過了旬月,那老僧所傳一套“須彌三引”早已練熟。唯有老道所傳:“丹陽劍法”共有七十二路精妙繁雜,招式雖已練熟,但對於個別精妙,一時未能深解。

這日天剛剛放亮,楚江寒便起身拜別二人,復問其姓名法號,二人只是擺手搖頭俱不肯說。

楚江寒無奈,只得收拾離去,二人又拿來些果品,江寒也不推辭,辭別作罷便使開新學的“須彌三引”,縱身出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