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村有李氏,亦商亦宦。初以鐵貨發家,到嘉靖年時既已富甲一方。出資修建於村旁的寺廟和書院花費銀子數萬。

之後百餘年,李氏歷代均有高官。

隔壁王國光也曾在李氏書院讀書。

李氏大族,共分四房,各房獨立。

李自成跑了兩家,連吃閉門羹,遂罷。

方圓幾十裡內有頭有臉的富商縉紳實在太多,山西老西兒們真真不得了。

李自成轉不過來,只能挑要緊的拜訪。

出了火龍溝,沿沁河北上幾里到屯城。

村子因白起長平之戰中在此屯兵而得名。

李自成扣響了張家大門。

張慎言是王國光外孫。

他在閹黨編制的《東林黨點將錄》中名列第九十五位,綽號地猛星神火將。

天啟時,張慎言被彈劾盜庫銀三千兩,發配肅州(酒泉)戍邊。

兩年後崇禎上位,將他召回,官至刑部侍郎。然後建奴入寇。

去年,山西巡撫耿如杞和總兵張鴻功分別帶兵入衛京師。按照規定,軍隊到達汛地的當天不給開糧。結果山西兵三天調了三個地方駐守,三天沒有領到口糧,遂一鬨而散。

三日三調事出有因,和袁督師有關。老袁在薊州遣散援軍,導致張鴻功的5000晉軍被這些遣散回去的原軍擠得沒駐地了,只能連換三個地方。

然後在明朝奇葩補給制度下就悲劇了。結果不光是張鴻功掉了腦袋,把山西巡撫耿如杞也坑死了。

耿如杞入獄。張慎言審理老耿一案,為欽犯辯解,被崇禎罷官遣歸。

張老漢在書法上與董其昌齊名,思想上對李贄極為欽佩。

他同樣認為“人之所欲即天理”,反對道學家們鼓吹的“存天理滅人慾”。

老實說,有幾個士人能做到“滅人慾”?

有明一代,理學發展可謂登峰造極。

巍乎岸然的道德之士在臺面上天天喊著“存天理去人慾”,但民間廣佈流傳的卻是春工圖、房種術和各色鹹書。

檯面上的道學先生,大多數不過是穿禽著獸的衣冠禽獸。

尤其晚明時期,一般男人的枕邊大約都放著《金.梅》、《如意君傳》這樣的不良。

口味更鹹重的則是《繡榻》、《浪史》、《痴婆》等極低俗黃物——而且是插圖版。

《肉》還要等幾年,作者正忙著考秀才,顧不上寫。

別說一般士紳,就連張居正高拱徐階的暖閣裡許多器具上都有春工畫。

“二八佳人體似酥”,誰受得了?!

而且這年頭還盛行噁心的男風。連帶“小朋友”這個詞都被毀了。

“蘇州三件好新聞:男兒桌條紅圍領,女兒倒要包網巾,貧兒打扮富兒形。”

“餘鄉二三百里內,若輩皆好穿絲綢、縐紗,且色染大類婦人。生員讀書人家,盡為女人紅紫之服,此亂象也。餘每見驚心駭目,近日改得古詩一首:昨日到城郭,歸來淚滿襟。遍身女衣者,盡是讀書人。”

都是些什麼玩意兒啊。

如果說這是異裝癖,人家未必攪基,那麼——

《敝帚齋餘談》:近乃有稱契兒者,則壯夫好銀,輒以多金娶姿首韶秀者,與溝衾裯之好,以父自居,列諸少年於小舍,最為亂逆之尤。

《萬曆野獲編》:閩人酷重男色,無論貴賤妍媸,各以其類相結:長者為契兄,少者為契弟……聞其事肇於海寇,雲大海中禁婦人在師中,有之輒遭覆溺,故以男寵代之。

這陋習一直延續到清代。

琉球人的官話課本都有記:“兔子,北京的話;契弟,福建的話。男風的人,好男色也。”②大清禁止年輕女演員登臺,加重了風氣。

《得泰船筆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