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知州哭了(第2/4頁)
章節報錯
“我經常跟部下士卒講,你為什麼打仗?為了眼前有口飯吃?為了將來能分三十畝土地?都不是。革命軍起兵,是為了讓全天下窮苦百姓都能像個人一樣活著!”
“他們也是人啊,和你我無二般的人,可如今活的連豬狗都不如。我看不下去!”
“……”二韓沉默不語。
“天下苦朱氏久矣!難道要吃了這碗觀音土,來世還做大明人?”
“……”二韓沉默不語。
“知我罪我,其為春秋。趙某曾經寫過一首自嘲小詩: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趙某家財萬貫,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我起兵造反,不在乎橫眉冷對千夫指,不是為了個人榮華富貴,只願俯首甘為孺子牛,救萬民於水火。你們呢?躲進小樓成一統?”
“……”二韓低頭沉默不語。
“學會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你們倒是傾一生所學,造福天下蒼生啊?為什麼不出仕?”
“帝王不用,賣與識家。正好,你們眼前就有一位識家。”
“兩位哥哥,奉天行道,善德仁勇,禮智忠信。”
李自成一揖到底,“請輔佐趙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二韓對視一眼,閉口不言。
招募失敗!
李自成恨的牙根癢,真想掏出白又硬,一個一個全捅死!
“唉……”
韓雲忽然長嘆一聲,繼而拱手道:“大統領,請容我等再思量一二。”
李自成喜道:“大丈夫相時而動!小弟掃榻以待。”
……
高一志居然想隨軍船教,李自成藉口風餐露宿條件太差婉拒,只說將來有機會再來請他。
這幫傢伙也真是有種,但他們另一項工作是當間諜。
比如絲綢、瓷器技術就是被船教士盜出去的。如果這個不要緊的話,那西板牙駐紮菲律兵的殖民者在幾十年前曾攛掇國王征服大明,最先挑頭的就是到過中國的傳叫士。
至將來的鴉騙戰爭前後,傳叫土們的間諜活動就更加猖獗了。
痛恨他們不用說的,然而有時候你不得不佩服洋鬼子們的開拓精神。
比如之前鬼子們不知道中國和契丹是不是一個地方。
為啥跟契丹拉上關係了?
唐末混亂時期,北方的契丹人耶律阿保機趁勢崛起,統一內部後開始向外擴張,後來定都汴京(開封)建立遼國,輝煌一時。
百年後遼國被金國打崩,殘軍西遷。西遼又稱霸中西亞。當時正值第二次十字君東征,契丹的名頭就傳過去了。那幫土狗就將契丹視為中國代表。
元朝也被馬可波羅記為契丹。
然後就到了明代。
開始西方還不清楚從陸路和海路到達的地方都是中國。利瑪竇懷疑中國和契丹是同一個地方,還給叫會寫了封信報告。
騾馬叫廷想驗證一下,就派人從陸路出發尋找契丹。
鄂本篤從印度莫臥兒帝國啟程,千辛萬苦經中亞翻越帕米爾高原,過河西走廊好不容易走到了嘉峪關。他想盡辦法都沒再進一步。
因為當時大明對西面來進貢的有數量、身份限制,而鄂本篤又沒錢賄賂守軍。就被擋在了門外。
鄂本篤就地住下,這時他已經知道契丹和中國是一回事了,於是給北京的利瑪竇寫信求救。第一次信沒送到,等第二次搭上線他沒過幾天就病死了。
不過他的任務已經完成了。西方終於知道了中國和契丹是同一個地方,不只是能從海路到達,陸路也相通。
其實如果不是朝廷禁的厲害,中國人也未必不能冒險。南洋不說,當前就有不少人在南美做生意。後話暫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