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大順科舉(第2/3頁)
章節報錯
趁著戰事平息的間,大統領想著好好操辦一,結果一看名,扯淡了。
童子,上黨那邊一共報名四十多人;懷慶只有二十來人;衛輝僅僅兩位。
參加考秀才的攏共才十三人。
考舉人的就一個。
考進士的零蛋。
真讓人鬱悶。
一群落後份,還是信不過大順。信心真就比黃金更貴重。
廣告已經打出去,考試只能照樣進行。
考題照,還是四書五經和八股文。
大順第一次開科舉就這麼稀裡糊塗舉辦了。
李自成在考場晃了一圈就沒心情管,交給馮起龍善後。
大順規,解放區所有學生可以按照舊科目在十年內考五次。五次機會若還是考不過或者超,之後想參加科舉那就只能重學新課綱了。
李自成總要給舊文人一個機會。
三天時,考試結束。
參加童子試的六十七位只有一個不合格。這是馮起龍放寬標準後的結果。那位三十多歲的小學生實在差,一篇文章三百六十九個,錯別字佔了一半。這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水。
十三位秀才全部通,一位舉人透過。
李自成親自給他們分別頒發了童生、秀才、舉人證書。
雖然這屆科舉不像,大順朝廷仍然大勢操辦了一番。秀才和舉人全部披紅掛,跨馬遊街。
無論是童生還是秀才、舉,只要年滿十六歲通通包分配工作。
只要他們願意幹。當然也可以選擇繼續深造。
大順治下的縣不再是知縣、縣丞、三班六房的架構了。而且吃皇糧的人數急劇膨脹。
一個知,五個縣丞。每個縣丞又分管著五六個不等的局。什麼農林牧礦局、稅務局、交運局、工商局、統計局、水利局、郵政局、糧食局等,總共有二十多個局。
這是衙門。
此外還有編制一個哨的國民警衛隊。這一隊人馬在新解放區會常駐兩,之後大概三四個縣共用一隊。
縣裡和衙門地位平行的還有朝廷派出機構監察院、法院。
還有個縣院。縣議員全部民,不吃俸,只象徵性的每個月拿一兩銀子津貼。
參議員的評選資格是年納稅五十兩銀子以上或者家產達到一千兩銀子以上或者舉人以上身,年滿二十五,男女不限。
眾議院的評選資格就簡單,一線務農或者務工人,家產在一百兩銀子以,年滿二十五歲就可以參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