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潛規則的生成過程,當事人實際並不是兩,而是三方:交易雙方再加上更高層次的正式制度代表。

雙方進行私下交易的時候確實是兩個主,但,當他們隱蔽這種交易的時,就變成以正式制度為對手的一個聯盟。

隱蔽本身就是一種策,這種策略的存,反映了更高層次的正式制度代表的存在。

高起潛怕露,朱大典也怕。但老朱更怕短毛脫離掌控之後的不確定行為。他想賭一把。

兩個臭皮匠為此爭論起來。

另一邊的吳襄等不住了。三千人馬的吃喝是個大問題。

祖寬頻隊出去找糧,一頓操作猛如,再看拉回來不到兩車半。都不夠一頓晌午飯。

吳襄和李九成書信往來不,一個客氣的說只是來送一程;一個更客氣說不麻煩你們,請回吧。

吳襄還給短毛寫了,言語之間很客,但沒收到回信。

眼看日頭偏,李九成坐不住,送信說如果明軍再不離,那就開戰。

他還真不怕。

前次在萊州城外沙河大敗是事,但那會兒叛軍幾萬人裡大半都是剛剛裹挾來的前明軍降,三心二意實在不給力。

這次李九成他們帶出來的可都是自願追隨的,戰鬥意志不可同日而語。

騎兵只比吳襄少一,步兵還多六千呢。

李九成外號「三大王,尤長於鳥,「可擇人命中」。他是明軍裡面擅長火器的代表。

麾下有一千多杆鳥銃。吳襄敢衝嗎?

李九成敢。

當,他和兒子李應元帶著兩千人主動出陣。

跑出去二里地結果連個人毛都沒看到。

吳襄偷偷撤了。不然,沒吃沒喝沒帳篷沒支,天寒地凍的在野地守一晚?找死。

李九成四面八方撒出去探,方圓五里地沒見到明軍蹤影。

訊息傳,潘村裡一片歡呼。

起碼暫時安全了。

下一步就是往何處去?

李九成提議往南,南邊富庶且武備鬆弛。

這次吸取教,佔領府縣後只要收到明軍大隊前來的訊息就撤。跟流寇學習。直到實力壯大到野戰能贏再考慮最後的落腳處。

毛承祿說不能深入內,最好沿著海岸線走。時機成熟後還要打造戰,這才是不敗之地。

也有道理。東江舊部相當於海軍陸戰,只要水路暢,進可攻退可守。

毛承祿還說應該分,避免扎堆被明軍一次包圍。

幾人商量了一,孔有德覺得心裡沒底。他打算去投奔短毛。

李九成勸道:「跟著短毛是當流,自己幹也是做流,有啥區別?當兵好還是做官好?」

耿仲明,當初徐鴻儒、王好賢、於弘志等人在附近起,幾個月就聚眾十幾,烽火遍及半個山東。十年前的那幫人大部分還活,可見這邊基礎,咱們鬧起來絕對有前途。

「不過……」

耿仲明又說他的部下人數最,不利於作,要李九成等人給他勻點兵。起碼要把陳有時的隊伍劃歸來。

孔有德無,更加堅定了投短毛的決心。

李九成心裡直嘆,這幫人就沒一個能成事的。

喜歡李自成的明末遊戲

三院老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