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歷史悠,為「古九州」之一。東方屬,其色為,青州在「古九州」之東因此得名。

漢武帝時將全國分為十三刺史,多以古代州名為,青州刺史部就為其一;隋唐時「州制」正式取代「郡制」;明初山東正式建,青州(益都)就為省,洪武九年朱元璋改行省為承宣佈政使,山東中心才由青州遷到濟南。

不過明清兩,青州都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朱大典匆忙上任巡撫時都沒去濟,直接跑青州坐鎮指揮排程了很長時間。

另,青州駐防八旗兵在清中後期都保有一定的戰鬥力。打過白蓮,打過天理教。

呀片戰爭時幾百人還被調去鎮江作戰。當時槍炮一交,鎮江旗兵就跑,青州旗兵罵道:「你們丫的就算不敢,也不能在我們後邊兒造造聲勢麼。」然後拼死抵,陣亡十之八九。

鎮江之役,青州旗兵又去打太平,一路轉戰河南、湖南、安徽、江蘇等地。接著甲午之戰又被派去煙臺。然後又跟著榮祿參加了對8國聯軍的南苑阻擊戰。

之後青州旗兵曾按照德鍋步兵操典訓,已經是一支馬步聯軍的新式軍,還裝配了馬克沁機槍。

所以宣統退位,這支隊伍得以保留。最後一任都統也變成了團長。接著軍閥混,青州旗兵換了一個又一個主子。大帥張宗昌逃跑,山東這邊各方勢力打成一,那位團長在夾擊下也撂挑子自己跑去投寇了。

1929,青州駐防八旗正式解體。留美歸國的旗人唐良恩把幾千老鄉們接去了青島機車廠打工。青州旗城也就慢慢敗落了。

明末青州自然沒有駐防八,倒是有個老朱家的衡王。

曾有一任衡王抱,自己在平度州境內的三萬多畝田出佃給當地的農,但當地農民「豪橫,到了收租子的時候就託詞受,就是不交。按照衡王府的說,派人收租子的時,甚至遭到了圍毆。

朝廷當即派欽差去檢視。這位戶部侍郎調查完後發,平度州這地方十年九不,當地人說的產量低是客觀情,並非欺騙王府。

可欽差老爺也不敢得罪王府,就做主將王莊旁邊的良田劃給衡王府作為補償。而旁邊的良田本來已經有,這種行為無異於強取豪奪。

但欽差老爺,原來的田主只要把田交出來就不用納稅,多好啊。

別家沒田還要納,你們雖然田沒了但不用交稅是佔了便宜。

這邏,好像沒毛病。

這位欽差後來做到了尚,成為朝廷重臣。

這樣的大明還有救嗎?

末代衡王朱由棷倒也不算太草包。原歷史線崇禎十五年***入關劫,殺到青州城下,衡王大開府,拿出真金白銀犒賞將,還真就守住了。

只是沒過兩,老朱還是投韃了。提心吊膽半年後仍然被拉到京城砍了。家也被抄了。

….

本章未,請點選下一頁繼續

李自成麾下的兩支人馬早前都從青州府城外經,路過王府田莊時少不得要補充點吃,還被莊頭當成了明軍。

估計這時衡王朱由棷彈劾亂兵的信件都快到京城了。

短毛在黃山館驛站等了三,孔有德帶著三千多人投奔。李九成等人隨後也到,不過他們要打著流賊旗號南下招,一路向南流竄。

明軍沒有派步兵出來追,李自成也不可能帶著幾千騎兵去反攻登州城。雙方就此友好分別。

正月十,李自成在青州城外修整時接到懷慶來信。

衛輝明軍擊敗張獻忠等人後又推進到了獲嘉縣駐紮。河南巡撫玄默帶著兵過了黃,目的不明。猜測是收到了大順軍在開封等地打糧的訊息。

張宗衡還在垣曲城外和劉芳亮對峙。呂梁那

邊風平浪,陝西兵守在黃河對,沒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