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的朋友遍天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潘美就是《楊家將》中大女幹臣潘仁美的原型。潘美在招遠辦礦期,首次將火藥爆破應用於採,實行了「先碎後淘」的工,技藝被寫入《宋史,極大地提高了工效和產量。
當時登萊出產的黃金佔全國總量的百分之九十。
明初沒怎麼開,直到萬曆時才「礦監」四,但很快也被噴的沒啥動靜了。
另,萬曆時的名義商稅是六十稅,年銷售額低於40兩免,而這個稅率都無法如實徵收。
萬曆皇帝逝世。「遂盡罷天下礦,發帑金百萬犒邊。」萬曆死,他堅持的稅制改革也告失,明朝的財政遂急劇惡,不到十年時,已經有軍隊因為發不出軍餉而叛變。萬曆稅制改革徹底失敗。
有人統,萬曆二十年到三十三,礦使向國庫上繳銀兩三百萬,私自截留所得十倍於上繳之數。出發點自然是好,可執行過程出了問題。這事整,不好評價了。
天啟時魏忠賢也在招遠督採黃金。後來也幹不下去了。
所以招遠一帶的金礦現在多數被地方土豪霸佔了。
「明季金穴千百,樵夫持斧祈秦松」。
現在人一般都在河邊找,未發現的大金礦比比皆是。
李自成簡單介紹了一,沒想到吳襄對年入二十萬的買賣不感興趣。
山東不是遼人地,這次孔有德兵變鬧大的一個因素就是主客矛盾。
吳襄在這邊沒有任何勢,有買賣也守不住。
李自成想了想又提起小興州年產三十萬銀子的買賣。
只是那邊地方比較,在山海關西北六百里的大山裡。….
本章未,請點選下一頁繼續
明初元朝殘餘勢力北,朱元璋和朱棣沒有移民實,反而把長城外的數十萬軍民內遷。
也正是由於那次大規模移,承德區域在有明一代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無人區」。要到***建了行宮後才再次興旺起來。
小興州那邊的露天金銀礦品味相當,然而埋在深山無人知。其實距離京師不,就在密雲古北口外兩百里地。
李自成說了下地理方,吳襄稍微有了點興趣。雖然那邊屬於蒙人地,不過難不住遼人。
和現銀比起,吳襄對不確定的收益還是有不少顧慮。
李自成不得不繼續忽悠。
「我大順對待朋友一向慷慨大,吳總兵以後不用擔心沒銀,而且我還可以給遼東提供糧食……」
在遼東銀子不值錢。那邊銀子多物資,糧食才是硬通貨。
「……老,到時候你有錢有糧有,皇上都要看你眼色行事。」
吳襄心裡開始翻江倒海。
這他爸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糧食從哪來?」
這是個好問題。
李自成也不曉,只能胡幾把亂吹。
他說預計今年年中就能徹底打通海,南洋的糧食將會源源不斷的北上。
吳襄再次被震住了。你他爸的暫時蝸居在懷慶的一股流,在南洋還有勢力?
吹牛也要有個限度吧?
吳三桂忍不住又要開,李自成趕緊祭起「挾洋自重」的大旗。
一邊給他們科普南洋
形勢、洋鬼子和鄭芝龍等人的實,一邊又說大順已經和他們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老烏龜和小烏龜聽得津津有味。原來南洋地界那麼精彩。
當李自成說當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徐光啟是他多年的老朋,倆烏龜驚掉了下巴。.
三院老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