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錢難賺(第1/4頁)
章節報錯
沈家多方押注能理解,李自成也不怪他。倒是他能坦白內情令人挺驚訝。就不怕短毛削他?
大統領反過來又安慰小西兒,說要是將來革命形勢大好,那邊的人給你算潛伏人員,一樣有功。
沈一石感動的直抹眼淚。
接下來兩人又談起開店的事。
李自成準備在沁水弄個錢莊試水。
當下金融機構的主要業務大概是存款、貸款、銀錢兌換、傾銷銀錠等。
存款業務很少。
小門小戶往往家無隔夜糧,沒得存;中戶積攢個百十兩銀子,沒必要存;大戶人家都挖地窖了——土豪們把錢交給外人保管是不放心的。
而且現在存款又沒利息,還要倒貼保管費。
貸款就不好說了。有的錢莊不經營,有的佔比很少,有的算主業。
銀錢兌換是大部分錢莊的主營業務。
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用的都是銅錢,而市面上通行的錢幣有無數款。除了歷代朝廷發行的官錢,還有亂七八糟無從統計的私鑄錢。
大明官錢輕重不一,成色各異,有金背、旋邊等幾十種名目。
“永樂通寶”就比粗製濫造的“洪武通寶”值錢。
同樣是“萬曆通寶”,因用料、做工、產地和年代不同,又分七八種版本,價值又不一樣。
“天啟通寶”更有五十多種版別。
總之,老百姓用個錢太麻煩了。
由於錢類龐雜,輕重不一,成色各異,版別之分,銀錢比價差異大變動多等等原因,所以錢莊裡一般兌換業務佔比較大。
也有些錢莊以開爐傾銷銀錠為主,相當於銀爐。用來鑄造統一成色的銀錠。
這是因為即便是白銀,同樣是一兩重,也因為成色差異會導致價值不同。
比如說一隻重五十兩的銀錠,如果成色好,可以當作五十二兩四錢來用,就被稱為“二四寶”;如果能多值三兩白銀,這隻銀錠就會被稱為“足寶”或“足色”。
還有些錢莊提供莊票,類似於紙鈔。
依據錢莊的實力和名氣,莊票通行的範圍大小不一。有些小錢莊、小商戶發行的票子隔了兩條街就不被承認了。
聽到這裡,李自成問,“莊票就不怕有人作假嗎?”
沈一石解釋道:“紙片上面有各種花押、印鑑、暗記,只有本莊掌櫃才能通曉底細。外人很難仿製的一模一樣。”
為了給大統領科普,他拿出兩張巴掌大的紙。
一張是錢莊莊票,一張是“大明通行寶鈔”。
“商號一旦關張倒閉,莊票便成了一紙空文,毫無價值。這張寶鈔也差不多……”
宋代時就出現了紙幣,稱為“交子”。元、明兩代繼承。
早期朝廷還能以銀為本,虛實相權。等嚐到發鈔甜頭後,很快就開始大肆印行。
尤其我大明,只管發鈔不回收,不允許紙鈔換銀子,國民納稅也幾乎不能用紙鈔。這種錢有屁用。
所以“大明寶鈔”面世後一路貶值,又發新鈔換舊鈔,再次飛速貶值。再加上假鈔氾濫,嘉靖年已貶值四千多倍,紙鈔終於玩不下去了。
早先的元末明初人葉子奇就說了,元朝紙幣的流通“用以權百貨輕重,民甚便之”。它的失敗是“去非其法之不善也,由後世變通不得其術也”
意思就是紙鈔很好,是你們沒玩好。然後明朝也走了老路。
葉子奇說,“欲立鈔法,須使錢貨為之本。如鹽之有引,茶之有引,引至則茶鹽立得,使鈔法如此,烏有不行之患哉?”
“以錢為母,以引為子,子母相權,以制天下百貨,出之於貨輕之時,收人之貨重之日,權衡輕重與時宜之,未有不可行之理也。譬之池水,所入之溝與所出之溝相等,則一池之水動盪流通,而血脈常活也。借便聽入之溝雖通,所出之溝既塞,則水死而不動,惟有漲浸淫,而有濫筋之患矣,此其理也。”
葉子奇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紙幣的玩法。
奈何皇帝們不搭理啊,一發鈔就停不下來。空手套白狼實在太香了,無法抵擋的誘貨,至於將來,誰管他呢。
曾擔任明英宗朱祁鎮禮部左侍郎的劉定之,在大明寶鈔不斷貶值時,仍對紙幣持肯定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