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把話說清楚(第1/4頁)
章節報錯
袁崇煥和毛文龍的是是非非不多糾結了,反正兩人都是吹逼。
如果非要在兩人中選出一個比較順眼的,那就看戰果和損耗。刨去水份後的戰果,誰花的少、戰果多,誰勝出。別的都是扯淡。
李自成和張道濬閒扯幾句後忽然想起個人。
“看你的《遵旨再糾疏》,和毛羽健不對付?有機會幫我收拾收拾他。”
“哦?”張道濬想不通一個流寇怎麼能和御史有仇。
李自成嘆道:“若不是他,我在驛站好歹有口飯吃,何必造反。”
至於真正主管裁驛事的劉懋,因為“後有自秦、晉、中州來者,言所擒之賊,多系驛遞伕役,其肩有痕,易辨也。”
他已經被噴的辭官,馬上要病亡於回鄉路中。老劉可能還是個清官,棺材將在異鄉停好幾年才拉回老家。
張道濬一臉不屑,“裁撤驛站豈是區區一個毛羽健能辦到?短毛別找藉口了,一個打砸搶燒的流賊還要把自己誇成白蓮花。你要真想找毛羽健麻煩,直接去他老家。因為他已經被彈劾是袁崇煥黨人,落職歸裡了。”
“袁崇煥黨人?你乾的?”
“那是大理寺陸澄原奏參,關我卵事!”②某年鄉試,一縣脫科。諸生請堪輿來看風水,以泥塑聖像卵小,不相稱故耳。遂喚匠改造。聖人大喝曰:“這班不通文理的畜生,你們自不讀書,幹我卵甚事!”
李自成笑了笑,“把你的飛魚蟒衣拿出來,讓我見識一下。”
“哪紅火哪轉去哇,不要得寸進尺。”張道濬站了起來,準備下逐客令。
“老哥,想不想殺韃子為父報仇?我帶你去。”
“你?就憑你?笑掉大牙!”
“崇禎七年,皇太極將會二次西征察哈爾,毫無疑問他贏了。等韃子得勝回師,會順路劫掠大同、宣府。咱大明靠不住哇。趙某不才,必將率領全軍北上,與韃子決一死戰!”
“……”張道濬呆住了。
李自成端起涼茶喝一口,“老哥要是嫌殺的不夠爽快,那麼再過四年後隨我進京擒王,繼續殺韃!”
“進京勤王……什麼……你是賊寇還是官軍……不對,什麼七年,四年,你能未卜先知?”
“然!”
“無稽之言!毛羽健落職回家的事你怎麼不知道?”
“那種小人物我理他作甚?曉得什麼是蝴蝶效應嗎?說了你也不懂。反正至少五六年內,世事如常不會有大的變化,該發生的事情仍然會發生。”
“嘁!我信了你的邪!”
“深之兄,明年陝西各家反王將會再次大規模入晉。竇莊將被圍攻三次,皆被你打退。你還帶兵出擊,斬殺了不少流寇。但是,別忘了你是從雁門關偷跑回來的。
山西按臺乃以離伍冒功參揭,你將被流放海寧衛。一去就是十年。
深之兄,你空有一身抱負,就此付諸東流。人一輩子有幾個十年?你就甘願大好年華蹉跎?”
張道濬深思片刻,開口道:“我受撫臺宋公之邀,回鄉督造佛郎機。師出有名,何人能參?”
李自成笑道:“你是閹黨還是東林黨?你在朝中為官多年,黨同伐異、互相傾軋不曉得?好好想一想,你有沒有得罪過誰?”
其實閹黨也好,東林黨也罷,只是個概稱而已。雙方並沒有勢如水火,各自內部也並不是鐵板一塊。所謂黨爭近乎於扯淡。
天啟年間“眾正盈朝”,還有浙黨、宣黨、昆黨、秦黨、晉黨、西江黨、楚黨、齊黨等等,黨與黨互撕,黨內也互撕。
都是為了個人利益罷了。
比如錢謙益,東林大佬。因為被溫體仁彈劾問斬,老錢就託關係去找前朝閹黨大佬馮銓和當朝大太監曹化淳幫忙脫罪,然後就回老家去等柳如是長大了。
比如被劃定為東林黨魁的葉向高,卻稱讚魏忠賢“即滿腹詩書者不能道,奈何以不識字自謙哉!”。
魏忠賢重修西山碧雲寺,老葉為之撰記,內中頗有稱頌;還有“餘在閣每以正言相規勸,忠賢多唯唯,凡有傳諭至閣,其不可行事,餘輒執爭甚至拂衣欲去,忠賢亦不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