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 艱難的開局(第1/2頁)
章節報錯
盛京,永福宮。
距離上一次八旗旗主軍議已經過去了一年了,形勢比當初預計的要好了許多,此時皇太極正在殿內用刀鞘指著地圖,慷慨激昂的解說著這段時間的局勢。
原本今年春天西征北府的計劃被變幻的局勢給擱置了,雖然在年初從朝鮮搶掠、要挾來的糧食已經到位,八旗、蒙古和漢軍旗都已經動員完畢,但隨著李自成禍亂中原而大明無計可施的訊息傳來,皇太極敏銳的抓住了其中關竅,大明朝廷兵力不足,對北府又極端的不信任。
在搞清楚了局勢之後,皇太極率領八旗精銳寇邊入關,搶掠京畿,原本簡單的試探因為打下通州而滿載而歸,整個大清的日子都好過了不少,也給大明和北府造就了一個難題。
皇太極的目的很簡單,孫伯綸如果南下剿賊,他就全力攻打薊鎮,甚至圍攻京城,孫伯綸如果不南下,只能遠征而來,大清就可以佔據地利優勢。
事實上,皇太極做到了,在他的運作下,北府軍團終於在七月出徵,向東而來,而大清則可以佔據地利帶來的補給線優勢,和孫伯綸進行決戰。
所有大清高層都清楚,在這場決定命運的對決中,像以往的偷襲、夜襲等小手段幾乎沒了發揮作用的空間,這就是一場硬碰硬的大對決,誰實力強,誰能挺得住,誰就能贏到最後,雖然北府軍團東征的情報傳來,那強橫的實力讓八旗權貴都為之色變,但至少比原定計劃裡要好的多。
去年從朝鮮擄掠來的丁口配合不錯的年景,大清今年本就收穫不錯,而從通州搶來的物資則可以支援大清的舉國之兵堅持到秋收,秋收的糧食和從朝鮮徵發的貢糧則支撐大軍到明年春天,更何況,在遼河套還有左翼近八萬帳可以襄助。
簡單的說,大清擁有六個月到八個月的時間可以揮霍,只要在這段時間內取得勝利即可,雖然後勤補給不如北府軍團做的盡善盡美,但總好過原計劃裡,孤注一擲遠征漠南要強得多,八旗貴族再次認可了皇太極的能力。
從接到北府軍團東進的訊息開始,整個大清國也進入了戰爭狀態,與北府進行部分動員不一樣,在一開始,皇太極就打消了所有人的僥倖心理,就是要進行全面的動員,興舉國之兵,用全國之力,和孫伯綸來一次真真正正的對決。
從七月開始,各旗的甲兵、餘丁全部被徵召,除了一群老弱督領同樣老弱的漢人、朝鮮阿哈準備秋收之外,八旗已經完全被調動起來,最終八旗之中十七歲以上,五十歲以下健壯男人都被徵召,湊出了十二萬,其中八萬可戰之兵出戰,其餘留守或轉運物資,而蒙古二旗才動員了三萬人,剛組建的漢軍旗則抽調了四萬兵馬,配合左翼蒙古抽調的五萬人,共有二十萬大軍。
然而在周邊環境上的劣勢讓皇太極不能把全部力量投入到與北府軍團的對決中去,朝鮮還得彈壓,遼西走廊的薊遼軍隊得對峙,還有東面、北面和車臣部都要對抗。
最終,代善的正紅旗和督領的近萬朝鮮兵及漢軍旗一部共計三萬人堵在了遼西走廊,揚古力則帶內藩蒙古一部和左翼扎魯特部進駐漢城,皇太極把包括寧古塔在內的邊沿城、堡全部放棄,還在野人的地盤大殺一通,保證在決戰的時候這群人不至於從林子裡竄出來,而科爾沁部則擔負起來了抵擋車臣部的重任。
其實皇太極和孫伯綸二人都是明白,之所以只有萬餘兵馬的科爾沁部能擋住車臣部,原因於碩壘和吳克善的私下媾和,吳克善不願意在那註定慘烈的戰爭中損折實力,碩壘也希望在北府和清國分出勝負之後再上去吃肉。
夾在清國與北府之間的左翼各部何嘗沒有類似的想法,但卻無計可施,他們沒有科爾沁部與八旗權貴聯姻的那種親戚關係,更沒有扎魯特部那雄厚的財力和內奇不講人性的冷酷,內奇能獲得前往朝鮮的差事,一是用金銀財貨賄賂了八旗權貴和清國中樞,二是把超過一半的部落直接送給皇太極讓其隨意使用。
在分配完兵力之後,皇太極終於確定了大軍的數額,六萬八旗,兩萬內藩蒙古,三萬漢軍旗和四萬左翼蒙古,合計十五萬參戰兵馬,取得了相對於北府軍團一點五倍的兵力優勢。
當皇太極唾沫橫飛的講解完了雙方實力的對比和次要戰場的分配之後,皇太極的刀鞘指向了一條河流,老哈河!
皇太極腆著大肚腩,胖臉紅潤,他已經許久沒有這麼又幹勁過,轉好的局勢和取得的兵力優勢讓皇太極越發相信那會是一場勝利,並且感染了在場的許多人,他擦了擦腦袋上的汗,用刀鞘敲了敲老哈河,不容置疑的說道:“這裡,老哈河就是我們大清和北府軍團決戰的戰場!”
他隨手一劃拉說:“這個位置距離明國的邊牆有近百里,道路溝壑,難以通行,所以洪承疇和遼鎮難以派出大量的兵馬支援北府軍團,如果北府軍團執意往東,向大寧衛、錦州一帶與遼鎮匯合,我們就可以派遣精銳騎兵襲擾他們的後勤,他們有如此多的兵力和騾馬,明國肯定支援不了,如此,北府軍團只能選擇在老哈河決戰。”
“在這裡決戰還有好處,遼河套的左翼諸部可以為我們提供補給和物資,而從朝鮮起運的軍糧則可以透過尚可喜將軍的水營透過海路繞過遼東半島,從娘娘宮換小船,北上盛京,與遼東的軍資一道沿著老哈河向西轉運到戰場,春夏秋季節用船運,冬季用雪橇,僅此一項我們就可以少用十萬人力,這是巨大的優勢啊!”說到這裡,皇太極聲音大了許多,肥胖的臉上難掩瘋狂的神色。
“皇上說的對,他孫伯綸本就道路遙遠,雖說在宣德一帶儲存了大量糧草,但與我們耗就要多花數倍的人力和畜力,他耗不過我們的,老哈河一帶地形平整,正好發揮我們八旗和蒙古騎兵數量多的優勢,這一仗,勝利必將屬於我們大清!”阿巴泰聽完皇太極的講述,站起身來,舉著拳頭大聲喊道。
殿內數以百計的王公貴族,權貴將軍紛紛齊呼,一時歡呼聲直衝雲霄。
多爾袞站在人群裡,臉色如常,一點沒有激動的意思,他真的很想問幾個問題。
“鐵甲騎兵怎麼處置?”
“步營方陣和燧發槍齊射如何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