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壽春(第2/4頁)
章節報錯
......
相同的場面再次上演。
隨著馬蹄聲疾,守卒們抬頭一看,便見遠處幾個黑點快速逼進。
人馬未至,大呼小叫卻是先叩至城門。
“閒雜人等,速速讓開!”
“個腌臢貨的,立刻給老子讓道兒!”
這等場面,門卒瞧慣了的門卒沒當回事兒,待看清來人時,有兩三個熟識的更是笑罵道:
“姓劉的,回個城這麼大架勢,你當你是劉繇...”
沒等他們說完,那斥候一臉惶急地又叫起來:“快點兒趕了百姓入城,立刻關城門,抬吊橋!”
這什麼情況?
門卒心裡一個咯噔,下意識地脫口而去:“莫不是劉軍來了?”
“不是劉軍。”斥候剛踏過天橋,竟難得地給了回應:“那將旗寫的是一個“王“字,就不知是哪路人馬,俺得趕緊去報於州牧。”
說著,又拿起馬鞭對著前方的人群連抽幾下,意識到了重要性的守軍也紛紛提起槍戈,幫著推搡著給他開道。
而此時城門的百姓亦炸了鍋。
一聽有大軍前來,他們可不管是哪路人馬,保命第一,個個著急進城。亂哄哄成一片,擠做一團,有些膽小婦人更是一邊大哭叫嚷一邊跑著。
門卒來不及稽核,不能盡數放入城中,連砍了三四個,才迫使著他們改了道,由士卒押送著從另外幾處城門入城。
好一會兒,城門口才安靜下來。
吊橋拉起,鐵製的城門緩緩關閉,門卒匆忙奔走,佈置防守。聞訊而來的都尉也連忙登上城樓,遠遠觀望。
不多時,便見一支軍馬出現在了視線中,距離太遠,差不多十里之外,打的旗幟看不清楚,人數倒是有個大概,無非幾千之眾。
快接近壽春時,那支部曲終於停了下來。
......
片刻之後,大軍之中分出一騎,快速馳至城下,旋即按刀仰頭大叫:“城上守官聽了。“
“吾乃徐州刺史王將軍麾下,吾主率軍來此,乃因揚州牧相邀之故,特從徐州奔至,為免擾城,現大軍駐紮十里之外。”
徐州刺史?
王將軍?
這不倫不類的稱呼直讓人一臉懵逼,那都尉思忖半天,加上之前有所耳聞,才反應過來。
這是那個叫王政的黃巾賊寇來了?
雖說是賊寇,可此人這一兩年在青徐兩州鬧出好大動靜,都尉倒也不敢怠慢,連忙提氣喊道:
“可是王政王刺史的部下?”
“正是。”那騎士答道:“俺乃天軍中尉古劍,我家將軍言道:為免誤會,不得袁州牧令,不宜妄動,故大軍如今在城外紮營等候。特派俺前來通傳。”
“若汝不信,可稍後片刻,貴軍主簿閻象稍後即至!”
這等事情,本就該閻象先出馬的,只是他一介文儒,本就吃不消長途跋涉,加上王政行軍甚速,終在前幾日支撐不住,改乘馬車,尾附在後。
“這位兄弟,已有人前去報信,你且回去稍候,本觀守城有責,沒有軍令,此時可不能放你入城。”
聽到這話,古劍哼了一聲,卻沒走,只是撥馬轉到一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