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君有器,妾無名(完)(第2/3頁)
章節報錯
要去救!
......
只是自來到北海後,即便時日不長,孔融雖表現出了長者尊範,名士風采,卻還是讓抱著期待而來的劉備,已是有些失望了。
是個名士,也是個大儒。
但不是英雄!
如今,更從張飛口中聽到了這般令人意外的訊息。
剛剛破賊立下大功,子義反倒要走?
這有些不合情理啊。
只是劉備深知張飛並非無的放矢之人。
他更清楚,這些日子以來,自家三弟與太史慈也是相交甚密,交情匪淺了。
沒辦法,兩人能聊的來啊。
雖然張飛和太史慈在後世人眼中的形象,更多是勇武出眾的虎將。
其實作為曾經東萊郡的奏曹史,太史慈本身卻是博覽群書,頗有才學。
張飛也一樣。
谷他本就出身地方大戶,打熬武藝之際也研習過書畫歌賦,說話談吐都帶著些讀書人的味道。
相比之下,關羽是河東解池的鹽販之後,本身現在就有了點未來“善待小人,而驕士大夫”的味道了。
而劉備雖曾遊學盧植,但早年性子輕佻,賴不住苦讀典籍。
所以哪怕張飛的外表黑臉惡面,身形魁梧,看上去全然與儒雅文士八杆子打不著,卻是兄弟三人中當下學問上最出眾的。
固此,清楚此節的劉備,想著或許便是在日常閒談中,自家這粗中有細的三弟,隱隱猜出太史慈的一些心思,方有此言。
“益德,子義如此良才美璞。”沉默半晌,劉備道:“為何要棄孔相而去?”
“孔融不能知人善任!”
張飛還沒回話,關羽已傲然道:“以子義的本事,便是不來我平原求援,若孔融委以信重讓其領兵斫賊,北海之危或許早解!”
“二哥所言不差。”張飛也認同地頷首:“我曾聽子義說,便是他突圍求援時,一開始孔融也是不同意的。”
迎著劉關同時望來的眼神,張飛嘆道:“黃巾賊寇初圍城時,兵力未曾聚集,子義當時曾進言,予他一千精兵主動出擊便可破賊!”
“那想必是賊眾營盤未扎之時。”關羽思索了會,撫須道:“賊眾立足未穩,以子義的本事,的確大有可能一戰破之!”
“不錯,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劉備也認同這個判斷。
“這是個理啊。”張飛一拍大腿,嘆氣道:“可惜孔融不知是否太過懼怕管亥,當時不聽其言。”
“其後,待賊寇三萬盡皆聚集後,孔融大感無奈,更是束手無策,這才想著向大哥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