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失守之後,後續的局勢發展已是毫無懸念,更乏善可陳。

隨著“王”字旗將旗在城頭一亮,遠處早已蓄勢待發的于禁、張饒等人也率著近萬人馬全軍奔襲,頃刻之間亦紛紛入城。

天軍各部再次匯合之下,已是徹底將剩餘的幾千開陽軍四面合圍,哪怕是穩打穩紮,逐步蠶食,也依舊是迅速地便將剩餘的官軍們如砍瓜切菜般殺的潰不成軍,或死或降。

從荊毅入關開始,至開陽內外雙城先後失守,各處要地皆被天軍佔據...

前後總共還不到兩個時辰。

這一場攻城仗,贏的十分輕易,甚至可以說是王政起事多次攻城以來最為迅速的一次。

當然,折損也不算小。

尤其是這基本都發生在系統兵上的死傷,讓他再次心痛起來。

瑪德...怎麼又死了這麼多啊。

望著系統面框上再次減少的數字,王政其實知道原因,卻依舊心在滴血。

奪取開陽固然用了反間內應之計,甚至也十分有效。

但在後續所有官兵蜂擁而出時,為了牢牢把持住城門的控制權,天誅營還是陷入了一番哭戰。

當然,近千人的天誅營硬是撐住了三四千名官軍如潮般的連綿攻勢,甚至對方還出動了無數的器械,依舊是完成了使命,堅持到于禁等部悉數進城。

而為此,他們付出地,其實僅僅是兩百人不到的折損。

若傳揚出去,已足夠令此世其他諸侯群雄瞠目結舌了。

也是直到麾下所有兵卒,天軍地軍皆已入城的那一刻,王政才終於放下一口氣。

大局已定!

....

不久後,當天軍開始打掃戰場,掩埋屍體時,王政也在眾將士的拱衛下,大步踏進了開陽郡府。直到他施施然地坐下,翻閱著几案上那些記載著賦稅人口的文冊時,心中也是感慨萬千。

從跳出青州,謀劃東進、取徐州的那個念頭生起時,琅琊就是他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

而琅琊的中心開陽,可早被他看做是不容有失的禁臠。

入主這座城池的一幕,王政曾在心中暢想多次更因系統大大的存在有著絕對信心。

那必然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可直到此刻真正成為開陽之主時,王政依舊有幾分不真實的感覺。

這裡不同於臨淄。

哪怕臨淄的繁華巍峨更勝開陽,甚至攻取臨淄所付出的代價也遠遠勝過奪取開陽。

但是那時的王政心裡十分清楚,自己暫時於臨淄,只是一個過客。

因為附近的那些諸侯,無論袁紹、公孫瓚、還是曹操都絕不會坐視那座漢之五都落入賊寇手中不管不問的。

而開陽,卻是不同的。

這一次,他不會再成為匆匆停駐的過客了!

老子終於有根據地了!

......

大戰過後的第二天,王政卻沒讓自家的將官們沉迷在勝利裡的滋味太久,曾經的郡守府成了天軍軍事會議的場所。

開陽已經落入掌握,加上臨沂、東莞、東安、陽都四縣,可以說整個琅琊國近半已被天軍佔據,一月不到便創造了這般堪稱輝煌的戰績,此時的大廳內,正是人人心情愉悅,神情振奮,氣氛更顯得融洽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