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攻臨淄(四)(第1/3頁)
章節報錯
作為一個文官,徐宣在軍事上只算的上略懂一二。
從城牆上走了這一遍,更多是為了鼓舞守軍士氣,順便把來犯的賊寇情況看了一些大概,心中其實沒底。
所以到底情勢怎樣,他還是要徵求一下這位州牧麾下都尉的看法。
“李都尉,你看賊眾戰力如何?”
其實徐宣更想問的是,守住臨淄的把握多大?
“徐和的太平軍戰鬥力應該不差,人數也不少。”李家源思索了會,回答道:“確實是個威脅。”
畢竟造反幾次了,便是在營盤上的表現,太平軍也算不錯,雖然在李家源看來還是粗糙。
但以農民起義軍來看,也算難得的水準了。
“至於其他人嘛...”說到這裡,李家源不屑冷笑:“什麼南華軍赤眉軍之流,不過烏合之眾耳。”
“在末將眼裡,其實不堪一擊!”
“只有王政這股所謂的天軍...”
李家源話鋒一轉,面色驟然嚴肅起來:
“那日回來的兵卒所報,末將當時還覺誇大其詞,如今看來,所言不虛。”
“董都尉不明賊寇底細,加上猝不及防,失利也屬情理之中。”
這已是側面肯定了天軍的戰鬥力了。
徐宣聞言,頷首沉聲道:“王政此子,確實有些本事。”
“末將如今卻有了新的疑惑。”李家源皺了皺眉:“這豎子作亂時間不過月旬,到底是如何做到將一群黃巾餘孽練成這般強軍的?”
“算了,如今不可費神在此。”李家源搖了搖頭,續道:“府尊,以今日所見,對面真正有威脅的也只有王徐兩部。”
“我觀其旌旗營部,其賊眾之中,真正可戰青壯者,約莫三四萬數。”
說到這裡,李家源斷然道:“除開兩個變數,我臨淄城絕無被攻破的可能!”
“哦?”徐宣聞言精神一振,對方語氣中透出的自信讓他欣喜,卻也連忙問道:
“哪兩個變數?”
“一者外部,賊寇無伏兵潛藏,無外援來助!”
“二者內部,城內保持現狀,不出現重大變故。”
“內部這塊,都尉儘可放心!”徐宣也把握十足地給予承諾:“吾不懂治軍作戰,說到內政管理卻絕不會讓都尉和前方作戰的將士有半點後患!”
他明白李家源的顧慮,內部的變故,要麼是內應作亂,要麼是糧草器械供給不足。
“至於外部...”
徐宣自嘲地笑笑:“如今青州的賊匪一流恐怕都至於此地了,料想不會有什麼變化了,伏兵也不太可能!”
說著,他似乎想到了什麼,提醒道:
“李都尉,除了賊人本部人馬,他們可還是裹挾了數十萬流民啊!”
“我剛才仔細看了看,城下人數便是沒有賊人所吹噓的四十萬之眾,恐怕也相差無幾吧?”
“流民何足為懼?”李家源曬然一笑:“除了搖旗吶喊,只會徒費口糧!”
“不過...”想了想,他還是補充了一句:“流民孱弱,正面作戰並無用處,估計更多還是被賊人驅使去耗費我軍器械,填充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