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臨淄(三)(第1/3頁)
章節報錯
接近四十萬的流民大軍,排著亂哄哄的佇列,在聯軍各勢力的指引下。
經過兩三日的時間,終於抵達到了臨淄城。
對於王政來說,穿越到這個時代,本該是沒什麼建築能讓他產生什麼諸如震撼的想法了。
畢竟前世見慣了高樓大廈。
但是臨淄依舊讓他意外到眼中閃過一絲驚色。
古代的一個州治縣,便到如此地步了?
他驚訝地是在這點。
之前從未親至此城,不過是遠遠望了幾眼,只是瞅了個大概。
如今看的真切,他確實產生了疑惑。
只能說一個歷史小白,自然不知道臨淄這個城市代表了什麼。
在東漢以前,這個工商業發達的城市曾長久佔據過中原最大、最富庶的寶座。
春秋,齊桓公時,臨淄居民已有四萬餘戶,人口二十多萬。
戰國,齊宣王時,臨淄居民已達七萬餘戶,保守估計常住人口接近五十萬以上。
到了西漢初期,更誇張了...
當時的京城長安也不過僅有八萬戶,而臨淄卻戶口過十萬,人口過百萬,號稱“巨於長安”。
此地,非天子親弟愛子不得王此!
不是皇帝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和疼愛的兒子,是不會被封到臨淄為王的啊。
此城之富饒雄壯,可見一斑。
即便是如今的東漢末年,亂世之下,烽火侵擾,戰亂不休,相交其巔峰,臨淄已遜色了不少。
卻依舊保留了“漢之五都”的不少風華。
它還是此時東漢甚至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
這樣的城市,連王政都露出驚歎,遑論他人了。
還有那最寬處近十八米的護城河,高十幾米的城牆...
如此的巍峨雄姿,除了多次造訪此地的徐和外,幾乎所有義軍首領都被震撼到了。
便是于禁張饒這等見多識廣之輩,也不能倖免。
離攻陷西安縣也有幾日了,加上青州此時大部分的反賊這段時間都在不斷往這裡聚集。
臨淄城的徐宣又不是瞎子,自然也早早做出應對措施。
如今面對北方的三面城牆上,隱約可見擺滿了各種器械。
密密麻麻的旌旗、刀槍、箭矢、滾木、礌石...
還有最令人膽寒的十幾具拋石機、床弩...
“咱們要進攻的...居然是這樣的重城嗎?”
按道理,眾人之前已被王政徐和科普過了,該有了足夠心理準備。
只是畢竟耳聽為虛...
親眼目睹又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