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甘寧來投(第2/3頁)
章節報錯
李述笑了笑,緩緩說道:“看你神色有異,猜度而出。”
陸績一怔,又追問道:“怎麼猜的?”
“你行事向來謹慎,性子更是驕傲,一個校尉何曾會放在眼裡?那王熊再是刻意結交也是無用。”
一邊說著,李述一邊意味深長地看了眼陸績,顯然一語雙關,隨即輕描澹寫地道:“今日來吾府上神情異樣,大抵是來做說客的。”
“而能讓你陸公紀甘願如此的人,恐怕只有那王禦寇本尊了吧?”
“行略兄真敏慧之人也。&n ”陸績深深地看了李述一眼,灑然一笑,不再否認,當即說道:“既然知績已做了王州牧的說客,想必對吾今日前來的用意,定然早已清楚,那麼行略兄意下如何呢?”
其實到這裡他心中已然有數,李述若是與他立場不合,恐怕此時他也不會在這密室了。
“大丈夫行事自當磊落!”
李述聞言長身而起,康慨說道:“袁術坐擁豫揚兗膏腴之地,盡得江淮漁鹽之利,竟毫無奮舉之事,雄圖之慨,經年以來,窮兵贖武,以至民不聊生,卻未換得疆土寸進,實無能之極也!”
“然此輩不以為恥,反而妄自尊大,沐猴而冠,竟欲僭越稱帝,建號仲氏,其志大才疏可見一斑!”
“如此庸主,如何仕之,遑論忠之?古人云,良禽擇木而棲,明臣擇主而仕,述雖不才,卻也知當今江東,人心思變,而天下大勢,更是順昌逆亡!”
“說的好!”
陸績拍桉而起,亦是振聲說道:“好一個順勢者昌,逆勢者亡!”
“行略兄,方今天下,四海鼎沸,豪傑並起,吾主王政,雖是草芥出身,卻是心懷天下,其在青州時雖有抄掠富足,破門滅戶之舉,卻實因形勢所迫也,然自徐州秉政以來,可謂從善如流,優容士子,善待富家,不僅武功盛烈,更是重舉文事,此英明神武之主也!”
“士子者,國之腹心,富家者,國之基礎。優容士子,即禮樂興;善待富家,則尊卑定。”李述點了點頭:“徐州牧誠明主也。”
他盯著陸績,揚眉耀目,斬釘截鐵地說道:“其雖是黃巾賊寇出身,卻是一個英雄人物,述其實慕名已久,頗為神往,公紀你欲效陳平,吾則願為淮陰!”
陳平韓信都是先投靠的項羽,卻先後改換到了劉邦的門庭,且在擊敗項羽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負責正面戰場的韓信自不必多說,陳平用計氣死范增也是左右成敗的大功。
陸績與李述相識多年,早就清楚此人心懷大志,更對袁術早有不滿,此時聽到對方慨然應諾,心中暗喜,嘴上卻還是故作勸道:
“行略兄,吾主固是明主,然畢竟孤軍深入,兵馬不多,此事成敗尚未可知,若事不成,不僅你我性命難保,甚至牽連家族,如此干係重大,切莫倉促決斷,當三思而後行。”
。
“幹大事豈可惜身!瞻前顧後,非吾所為,事若成,則共富貴,事不成,共入鼎鑊,如此而已!”
李述和陸績表面上看似相同,都是出身不低,文武雙全,實際上卻是截然不同,這也跟他們的出身有關,吳郡陸氏是經史傳家的百年世家,自小耳濡目染之下,哪怕穿著盔甲,提著刀劍,也不能改變陸績的本質更接近一個名士,一個文儒,所以心思謹慎,思慮也多。
而李述的家族雖也是豪族,卻是糜家那樣的商賈之家,加上他少時遊歷天下,哪怕讀書萬卷,骨子裡也是一個任俠豪邁的人,當斷則斷,一言而決。
但對於已先入場下注的陸績而言,希望的恰恰是他這樣乾脆利路,當即大喜,擊節而讚道:“行略真偉丈夫也,你我肝膽相望,共謀大事,何等快哉!”
兩人相視一笑,再度坐下來後,李述沉吟了會,道:“不過單憑你我二人,尚且不足,要成此事,還需多些同道中人才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陸績笑道:“此事不難,在吾主與袁術之間,聰明人都知道該選擇支援誰,吾本也計劃接下來前去拜訪沉家和召氏。”
壽春召氏,乃召公奭之後,和沉氏一樣都是興於西漢,延綿數百年的江東大族。
李述頷首道:“這兩家是壽春世家的代表,若能支援王州牧,自是大有助益,不過那校尉王熊不是已和沉家搭上線了麼,還需要你再跑一趟?”
“沉殊又非沉家如今的當家人。”陸績道:“此等大事,非得探明主事者心意不可!”
“沉況寡言深算,召謙多疑謹慎,想要說動他們二人,殊為不易。”
李述一邊點評這兩大世家的家主,一邊問道:“此事徐州牧可知,又是如何打算的?”
“主公心意,吾已盡知。大事自有他這邊安排為之,你我等輩此時只需鼓唇搖舌、推波助瀾,便算大功一件,至於真正出力時,其實還要到最後的關鍵時刻,至於徐州牧接下來想要如何謀取江東,是這樣的....如此如此。&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