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欲圖江東(第1/3頁)
章節報錯
“原來是心懷大志,天下聞名的鳳雛龐統,士元先生!”
心神稍微平緩,王政臉上立時堆出花一般的燦爛笑容,上前拱手作揖道:“青州王政,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
聽到這話,龐統臉色先是露出錯愕之色,旋即回禮道:“在下不過一襄陽拙夫,哪裡說的上什麼心懷大志,更算不上什麼天下聞名,王州牧此言太也過譽了。”
一旁的陸績此時臉色也顯得有些古怪,他與龐統其實也只算認識,並非什麼至交好友,方才若是他來介紹,其實也最多會說一句此乃襄陽名士,但也只是客氣的抬舉之語。
在陸績看來,龐統的確身負奇才,但目前卻是處在一個實過於名的處境,莫說天下聞名,便只放在荊襄,其實也很是一般。
他出身襄陽龐氏,而如今龐氏最有聲名的人卻是龐統的從父龐德公,此人雖未入仕,地位卻跟當初彭城的張昭頗為相似,資歷高,聲名大,與眾多荊州名士關係甚佳,倒是當得起一個荊襄聞名。
且王政說的什麼鳳雛他更是聞所未聞,不由在旁訝然道:“王州牧從何處聽過士元兄的事蹟,還有這鳳雛之名,又是何意?”
王政笑容登時一滯。
這都建安元年了,那什麼“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名言還未出世麼?
他正心念急轉,不知如何回答時,卻聽一旁的龐統道:“公紀兄有所不知,這鳳雛乃是從父龐德公為在下取的一個諢號。”
說著,卻又目光灼灼地望向王政,問道:“但此事除了家中一些親友之外,並無外傳,王州牧又是如何得知的?”
來了來了...
王政暗自叫苦,這叫他如何回答龐統呢,難道要說自己是從《三國演義》裡知道的嗎?只得隨口胡謅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政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迄無所就,故慕賢才久矣,曾令徐州行商無論北至幽燕,抑或南及荊益,每到一地務必廣集名士之名,收錄做冊,傳於案前,時常覽閱再三,稍藉求賢之渴。”
聽到這話,不僅陸績和龐統渾身一震,目露奇光,便連一旁的陸議亦是抬頭看著王政,一臉欽佩之色。
這位王州牧,看來是真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啊!
若是之前他說出這番言論,眾人或許還半信半疑,可一個籍籍無名的襄陽人他都耳熟能詳,甚至比陸績這個朋友都更清楚對方的私密之事,那必然是所言非虛了!
尤其龐統更是立刻想到了更深一層。
什麼徐州行商,恐怕是王政安插的暗探哨諜吧?
這些人去幽燕荊益所瞭解的,所蒐集的...難道只是當地的大儒名士麼?
是不是還有民土人情,山川地形,乃至各個郡縣的文武百官?
好一個王禦寇,果然思慮深遠,所謀者大啊!
......
目送龐統離去的背影,王政暫時把心思放了回來。
在他看來,這位鳳雛先不談智謀如何,起碼已顯露出兩個優點。
一是有眼力勁,能看出或者說是猜出來王政今日來陸府並非是尋常的登門拜訪,應是有要事與陸績商談,二是識趣,既看出這一點,即便他也頗有興趣和王政好好暢談一番,卻還是主動提出了告辭。
當然,臨行前龐統已主動告知了王政,他會在壽春再呆上一段時間,且過幾日會去使館主動拜訪,王政自是欣然應允。
送走了龐統之後,陸績又呵斥陸議道:“從父與徐州牧正談要事,你不要在此搗亂,快些回房休息去吧?”
聽到這話,陸議明顯有些不情願,不過最後還是不敢違逆陸績,於是長長一揖,唱諾出去,臨走不忘對王政與王熊分別道別:“兩位貴客請坐,不勞相送。”顯得甚有禮貌。
這一番打岔下來,陸績話意點到,見王政無意深談,也不再多說,就勢轉變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