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與其請之,不如激之(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旁的荀彧亦附和道:「若是徐方部無法北上,料來黃忠部也不敢再度分兵,更不會主動放棄作唐此等咽喉要道,否則不僅沒了退路,他們去了江陵,不也將文聘軍同時放了回去?」
「即便黃忠部暫時不能北上,如此悍勇之師,留之終究是個禍患!」
曹操旋即先是看了眼曹仁,又轉向程昱道:「程公,我意調遣一支兵馬前去南郡援助蔡瑁,你以為如何?」
程昱自然清楚曹操想
問的究竟是什麼,當即回道:「那主公意欲從何處調遣?」
「唔...」
曹操暫時還沒有準備動用提前埋伏好的那支奇兵,凝神思忖片刻,緩緩說道:「讓李典從弘農帶部分兵馬前去荊州如何?從今日西涼使團的表現來看,韓遂馬騰大有可能與咱們同盟,既然如此,抽調司隸的部分兵馬,問題應該不大吧?」
因為河內徵張楊之戰尚未結束,曹操此時手中能夠動用的兵力其實也不算多,而許都東面的兗州和潁川前線的昆陽守軍又皆是不能輕動,思來想去,曹操便想調動西面司隸的守軍了。
司隸的最大威脅便是涼州,其他如幷州,益州者,前者眼下無成氣候的割據勢力,後者更是安於現狀,在曹操看來皆是不足為慮。
程昱還未答話,一旁的荀攸卻是面色一動,突然想起一事,出列說道:「主公,司隸的守軍恐怕也不能妄動。」
曹操聞言一怔,側目望去:「為何?」
「因為昨日成都有情報來,說便在數日之前,揚州從事魯肅已經入了蜀地。」荀攸肅然道:「估摸著時間,如今恐怕已進了成都了!」
「其雖入仕王政不久,卻已甚得信重,之前兩樁外交大事,無論是向劉表借糧,抑或是與袁紹結盟,王政皆交付此人,可見這魯肅定是一位能言善辯之士,有三寸不爛之舌,若是讓他說動蜀人,與其結盟,益州便再非毫無威脅了,咱們更不可掉以輕心了。」
「你是說劉璋?」
曹操不由嗤之以鼻:「公達多慮了,此子懦弱無能,焉敢與我為敵?」
「若是其與王政結盟,不需正面與咱們發生衝突,只需稍作兵馬調動,便可形成牽制!」
這時,一旁的荀彧肅然道:「而要說動劉璋,其實不難,眼下王政進犯荊州,恰好正合成事。劉璋之父劉焉在世之時,劉表便曾上書告發,說其僭越身份,在乘車器物衣服方面和天子比擬,劉焉聽聞之後勃然大怒,當時便有發兵討伐之心,只不過因為身體抱恙,方才作罷。」
「其後劉焉病故,劉璋繼位,劉表又派別駕劉闔策反沈彌掀起叛亂,雙方可謂積怨已深,如今風水輪流轉,變成荊州這邊幼主臨位便遇外敵壓境,劉璋再是懦弱,也未必沒有趁火打劫之心,再碰見魯肅這樣的雄辯之士,許以共分荊州,再以復仇未名,可能性便很大了。」
聽到荀彧的這番分析,曹操默然片刻,沉聲說道:「若是益州軍也入場的話,蔡瑁恐怕就真抵擋不住了,那咱們便更當立刻出軍了!」
「可劉璋若與王政結盟,那司隸的兵馬?」
「文若你方才不也說了,劉璋便是與王政結盟,也是衝著劉碂,衝著荊州而去的,卻不代表他便有心與我為敵。「曹操森然說道:「我諒他也沒這個膽量!」
「那主公是決心要讓李典率領人馬前去南郡了?」
「原本的確如此。」曹操看了眼荀彧,淡淡地道:「不過方才公達之言,卻是突然提醒到我了,令我方才想起一件極為重要之事。」
迎著眾人訝然的目光,曹操面露解脫般的笑容:「諸君,咱們也同樣是有盟友的啊!」
「主公是說?」荀彧第一個反應過來,脫口而出:「涼州?」
「不錯!」曹操點了點頭,一字一頓地道:「他王政去尋益州相助,咱們也同樣可以請得涼州出手啊!」
「涼州?」荀彧又問:「主公是想說動韓遂,還是馬騰?抑或兩者兼之?」
「嘿,皆是老女幹巨猾之輩,派一使者或可許以結盟,但想要再用空口白話說動他們出兵,怕是難如登天!」曹操面露嘲諷似的笑容,淡淡地道:「不過我所說的外援,本也並非他二人。」
主公
說的到底是誰?
「子孝知我也。」
曹操側目曹仁,雙眸閃過讚賞的神色,沉聲道:「不錯,這馬超不僅是馬騰的嫡子,且還天縱英武,有萬夫不當之勇,不僅如此,他麾下還有一支百戰精銳,名叫扶風健勇,數年下來,縱橫西涼毫無抗手,羌人為之膽寒,如能說動此人出兵馳援荊州,再加上雲長也在,兩虎聯手,嘿,莫說一個黃忠,便是王政親自出手,恐怕也難討的了好!「
那小白臉有這麼厲害嗎?
同為武者,曹仁自也識貨,之前從馬超的行止動作便已看出對手是個高手,但卻沒想到那少年竟會達到「萬夫不當」的地步,不過曹操既然這般說了。他自是深信不疑,「若真如主公所言,這馬超的確是員虎將,只不過咱們要如何請動他呢?」
「請?」
曹操聞言微微一笑,淡淡地道:「年少有為,自是驕矜桀驁,天縱英武,難免氣盛心高,對於這等人物,與其請之...「
「不如激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