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南郡(第1/2頁)
章節報錯
江陵,位於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西部,北接漢水,西臨荊山,西通巴蜀,南面長江,直通湖廣,古稱“七省通衢”。
由於轄境內無高山,所有皆陵阜之屬,故名江陵。
它本是故楚郢都,劉表任荊州牧後改設襄陽之前,這裡才是荊州的首府。
而南郡則為秦始皇置,《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年十三歲,莊襄王死,政代立為秦王。當是之時,秦地已並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這裡的郢,說的便是江陵。
從戰國時期開始,江陵所在的南郡便是南方極為重要的一塊版圖,但是直到漢末之前,這裡並沒有發生過多少大戰,在軍事上的地位其實並不重要,不僅江陵,包括更北面的襄陽亦是如此。
但在原本的歷史上,從東漢末年開始,南郡的地位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成為了各路諸侯競相爭奪的戰略要地,單是漢末到三國短短數十年間,此地便曾前後爆發過七次中大型規模的戰役。
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
那是因為恰恰是從漢末開始,天朝內部的政治鬥爭,乃至群雄逐鹿的態勢,正式從東西對峙開始轉變為南北對抗!
從戰國中葉到王莽末年,天朝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是以華北平原為主體的“關東”和以關中平原為主體的“關西”這兩大區域,故而與之對應的群雄逐鹿,以及圍繞這一點所發生的政治鬥爭和軍事衝突,也基本表現為東西對峙。
如西秦與山東六國的定鼎之戰,劉表與項羽的楚漢爭霸,西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乃至新朝王莽與綠林赤眉等起義軍的爭鬥等等,敵我雙方的交戰地點主要都是集中在關東、關西接壤的豫州西面、荊州北面的南陽,乃至司隸,冀州這些地方。
在這個時期,不論是江陵,南郡,抑或是荊州其實都不是決定神器歸屬的要鎮,軍事上的戰略意義自然就沒有多重要了。
而到了漢末,因為軍閥混戰,兵禍連連,華北平原和關中地區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民生開始衰敗,導致了大量計程車族百姓紛紛逃往戰亂影響較小的南方以為避難,這便讓荊、揚等南方州郡以及巴蜀地區在經濟上出現了第一次的騰飛期,雖然依舊不如中原富饒,差距卻在不斷縮小。
至三國鼎立時,經濟上雖說不能完全抗衡,卻已能勉強支撐起一定程度的軍事對峙,這便讓天朝內部的政治鬥爭漸漸演變為了南北角逐,雙方軍事衝突的地點也就從中原北地跟著轉移到了南北經濟區域交接的江淮平原、江漢平原和秦嶺山地。
也正是從這一刻起,江陵乃至整個南郡的軍事地位,戰略價值陡然攀升!
單拿江陵來說,首先,它本身便是一處經濟重鎮,因為處在兩湖平原(湖北江漢平原和湖南洞庭湖平原)的中心,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自春秋以來便擁有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直白點說便是人多,錢多。
其次,它又是天朝水陸交通幹線重要的道路樞紐,陸路直通南北,南可經長沙越五嶺至交州,進而轉道揚州,北可過襄樊進入南陽,直通“天下之中”的洛陽,或經武關到達關中、出方城位臨華北平原,其中從江陵到襄陽的陸路便是著名的荊襄道,正是秦皇漢武巡視南方走過的“王道”。
水路則更不消提,江陵地處長江中游,長江橫貫了整個神州,它自然便理所當然地成了天朝水道航運上的中轉站,滔滔江水所流向處,便是兵鋒所向之地,其戰略重要性,當真是不言而喻。
當然,在原本的歷史上,江陵要變得如此“重要”,其實還要等到曹操擊敗袁紹之後,南下荊州之時。
彼時劉琮束手投降,劉備從新野撤退,第一個想的就是前往江陵,因為此地本身就是堅城,又足夠富饒,劉備想要憑藉它的富足來和曹操對抗。
不過曹操識破了他的企圖,率領精銳騎兵從襄陽南下,一日一夜急行三百餘里,最後不僅搶先佔領了江陵,更在當陽長坂差點把劉備軍一鍋端了,劉備只得敗走敗走漢津,往沔陽而去,曹操則將南郡徹底收攬,隨後便以江陵當作前線指揮點,為後面的征伐江東開始做準備。
而在赤壁之戰後,江陵的地位愈發重要,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它展開了激烈爭奪。
魯肅和甘寧都曾向孫權建議,在立足江東後要西取荊州,完全控制長江以南的半壁河山;劉備也以輔左劉琦為名,用兵為其收復荊州,這兩股勢力各懷自己的心思,在驅逐曹操勢力的目的上達成一致,因此合兵圍攻江陵,與曹操留守的主將曹仁發生激戰。
雙方交戰一年以後,曹仁的兵馬糧餉消耗嚴重,卻得不到及時補充,被迫從江陵撤退到襄陽。孫劉兩家獲勝後進行了土地分割,由於周瑜領導的吳軍是作戰的主力,所以劃分疆土主要是按照孫吳的意願來進行,孫權任命周瑜作南郡太守,佔據了江北從江陵西至峽口夷陵的領土。
隨後在“劉備借荊州”後,江陵地位又再次被拔高。
荊州有大小之分,大荊州籠蓋了荊襄七郡,小荊州卻是單指南郡,赤壁之戰以後,曹、孫、劉三家對江陵產生了不同的認識和處置態度。曹操在經歷兵敗之後,明白自己尚且沒有統一中國的力量,決定收縮戰線,努力恢復發展中原後方的經濟,便決定“東置合肥,南守襄陽,西固祁山”,全力防守這三座前線要塞,從這個角度來說,曹仁從江陵主動撤退除了周瑜給的壓力之外,也有曹操主動放棄的成分,不再把它看作“兵家必爭之地”,因為這個階段,曹魏是將防禦南面的重點放在了襄陽。
而東吳這邊對江陵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
原本按照周瑜的設想,下一步他要兵入巴蜀,然後北進奪取襄陽,窺視中原,江陵是他實現上述作戰目標的出發基地,可謂重中之重!
關鍵是隻要佔住江陵,此時佔據江南四郡(長沙、武陵、桂陽、零陵)的劉備便被徹底隔離,既不能進佔益州,也無法北赴襄陽,等於是被孫吳手拿把攥,牢牢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