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大將之器(第1/3頁)
章節報錯
那又如何?」
張羨曬然,不以為然地說道:「不論賊軍如何猛攻,咱們守個七八日還是絕無問題,而漢壽雖在武陵,卻離我臨湘城不過百里之圖,援軍隨時可至。」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面露自嘲的笑容,顧盼諸將,意味深長地道:「其實到如今,我還真是巴不得賊軍能在今日攻我臨湘!」
眾人面面相覷,不解其意,樊令剛待發問,卻見張羨已是擺了擺手,旋即起身,負手緩緩踱入內室。
不知為何,這一刻樊令突然覺得自家太守的背影有些蒼涼。
或許是因為王政這幾年戰績太過精銳之故,無論宿將如張羨,抑或氣盛如文聘,竟然都打定了主意堅守臨湘,等待軍馬畢至再行決戰,文聘更在抵達漢壽的當日晚上,就傳信張羨,言道王禦寇慣愛示弱,不論城外有多少兵馬,敵人又是如何叫囂,都萬萬不可主動出城尋求野戰。
便在荊州這邊眾人商議的同時,此時臨湘城外,揚州的將官們也在討論戰事,參與者不僅有剛剛抵至的魏延,甚至連城北的黃忠和周泰也渡河趕來。
這一刻,小小的帥帳之內,算是同時集結了四員天軍大將。
徐方自然坐在主位,下首兩側,左邊是黃忠與魏延,右邊則是周泰,畢竟一些都尉,都伯等中層將官,滿滿堂堂坐了約摸二十來人。皆全幅披掛。
帳外的陽光透入,映照得他們身上鎧甲耀眼。
「南昌方面的軍令,本來是令咱們在城外安營紮寨,最好能誘使一部分的荊州軍援軍來襲,先滅其援,繼而再陷其城。」
顧盼眾人,徐方沉聲說道:「然而至今我軍圍城已近七日,卻一直不見他有荊州兵馬進入長沙境內,哨騎回報,說荊州的援軍早已抵達漢壽,卻始終遲遲不動,這可有些難辦了。」
聽到這話,黃忠問道:「徐將軍,援軍的統帥可探清了是誰?」
「探清了。」徐方道:‘說起來還是一位熟人,此人名叫文聘,年紀也比我大不了幾歲,當初豫州擊袁術時,我曾與其並肩作戰。」
「那就不奇怪了。」
黃忠登時神情一肅,道:「文聘年紀雖輕,卻甚為沉穩,更是深詣兵法的一位將才,徐將軍,恐怕此子已識破了咱們‘圍城打援,之計了。」
「我也是這般料想。」徐方微微頷首,「根據前線探馬回報,如今不僅是南郡,武陵那邊也有數支兵馬正急行軍趕來長沙,甚至南面的零陵似也有異動,似是劍指醴陵,若醴陵被奪了回去,則我軍的側翼便就不安穩;若荊州的援軍全數抵達,則我軍攻陷臨湘之事就勢必會成為泡影,形勢在變化,竊以為,咱們這邊也應該隨之調整一下方略。」
「今日召集諸位前來,便是為商議此事。」
話音方落,黃忠和魏延卻都沒有介面,雖然徐方目前的官職高過他們,但兩人畢竟都是當世虎將,論起年紀更遠勝徐方,要他們遵從徐方的軍令可以,但是若真要伏首貼耳地如同其下屬將官一般,卻是萬萬放不下那個面子的。
他二人有遲疑,周泰卻是沒有,當即微微起身,聲音裡盡是恭敬:「徐將軍以為,我軍該如何調整方略?」
「俗語有云,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徐方看了眼周泰,笑了笑道:「與之相比,荊州的援軍便是前者,而臨湘便是後者,既然文聘的兵馬不來,咱們打不成援,那麼便乾脆先將臨湘攻克!」
頓了頓道:「只要能奪下臨湘,縱使荊州軍的荊州軍來到,我軍至少也可立不敗之地,周校尉以為如何?」
周泰登時面露遲疑之色,「那州牧之前的軍令?」
「我已將此事寫
在軍報之中,令快馬回報將軍了。不過這裡離南昌畢竟有些距離,一來一回怎麼也得三四日的功夫。」
徐方正色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是毫無主見,唯君命是從的話,就算是白起復生、淮陰再世,臨敵對陣,也未必便能有勝無敗。」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