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讓群星不再燦爛,星河不再浩瀚。(第1/2頁)
章節報錯
“主公明見。”
陸績道:“至於說三個條件,不如說是要先確定三方勢力的態度。”
“其一,自然駐紮臨淄的冀州軍,我軍南下之時,他們會否有所動作,當然,袁紹如今既與主公結盟,北面之憂便算大抵解除了。”
“其二,卻是豫州陳國的劉寵,劉備等人,同為漢室宗親,他們到時是否會前往荊州馳援劉表,若是馳援,大概會出動多少人馬,幾日可至,行軍路線又是如何等等。”
“其三,則是等到我軍展開攻勢之前,許都的曹操會有何反應?”
說到這裡,陸績頓了頓,正色說道:“與前兩者不同,無論袁紹父子還是劉備,劉寵,選擇大概不過是援與不援,救或不救,曹操卻是不同,可能會有第三種反應。”
王政聞言劍眉一挑,陸績之前的分析,與郭嘉的幾乎一致,可謂英雄所見略同,但到了曹操之時,似乎有了分別:“什麼反應?”話已出口,他便醒悟過來,脫口便道:“南陽!”
“正是南陽。”
陸績道:“對於曹操而言,救劉表不過是圍魏救趙,本質乃為抑制我揚州興旺發展之勢,但袁紹既與主公結盟,眼見亦要南下,曹操眼下可能更為迫切想要增強實力,擴大地盤,所以以臣之見,他極有可能會趁著主公與劉表雙雄會獵於荊南之時,出兵南陽!”
“言之有理。”
王政連連點頭,腦中突然靈光一閃:“不,公紀,本將方才想到一事,若此事當真,曹操便不是趁我與劉表交戰時攻南陽,而是馬上便要發動攻勢了!”
】
“主公是說哪一件事?”
“我軍戰略意圖洩露一事。”
王政正色說道:“曹操與本將糾纏最深,相識最早,兗州和徐州更是對峙多年,若說諸侯暗探,必然少不了許都一方,若是他們透過一些端倪發現了本將的意圖,曹操得知後再告知劉表...”
“劉表得知此事,勢必將防禦重點放到荊南!”
陸績也反應過來了:“甚至有可能抽調荊北的兵力,這便讓他攻取南陽的難度大大降低?此事的確大有可能!”
“嘿,何止大有可能,老子看就是這曹阿瞞在背後耍的陰招!”
王政面色陰沉起來,雙目厲芒閃閃,森然說道:“這廝能做初一,本將難道做不得十五麼?他不讓咱們安安穩穩的去打江夏,我又豈會讓他舒舒服服的去奪南陽?”
陸績點了點頭,“不管如何,主公揮軍南下之前這數月,必須先將這些情報瞭解清楚。”
“本將知道,此事已讓糜芳在著手了,不過時日尚短,暫且未能蒐集齊全,包括這內賊一事,雖是極大隱患,畢竟只是疑似,所以未查清楚之前,也不好召開軍議,重定方略。”
“朝令不可夕改。”
陸績很能理解:“我軍剛剛才定下防禦之策不久,若因為捕風捉影之事就便立刻興師動眾,重議軍策,自然不可取。在沒有確定情報之前,主公不肯洩露此事,實在是最為正確不過。”
朝令夕改,動搖的是民心、士氣。何為“穩重持國”?下命令之前籌思成熟,命令頒發下去之後,便不再更改。令出如山,軍民乃服。
“不過今日與公紀一番攀談,本將大有收穫。”
王政深深看了眼陸績,目光盡是讚賞,若說今日召見陸績一開始是因為陸遜的緣故,聽到這裡時,陸績本人的才幹也讓王政十分肯定:
“兵法雲: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知己知彼,百戰不貽。”
“荊州不僅地連七郡,更是天下之腹,若論干係之大,影響之深,我軍此前所克敵國皆不能比,那麼此一戰亦必會十分艱難,若不把情報與天下諸侯的動向收集齊全,便是本將親征,也未必有必勝的把握。”
“主公明見。”陸績心中一陣激動,“主公既已有重定方略之意,不知對我軍新的用兵方向,有何想法?”
“暫時未定。”
王政方才獨坐時便已想出了有幾個方案,但是還沒有最終決定,問陸績道:“公紀以為呢?若是不先取江夏,那該先取何地?”
“事關重大,不可倉促。”
陸績斟酌片刻,倒是有了一些頭緒,但是思忖再三,還是覺得今日的表現已是給自家加分不少,不如見好就好,回去思慮周全再來獻計:“容臣熟思數日,若有所得,再來回奏主公。”
“嗯,尚有數月功夫,你我君臣皆好好思量,從長計議。”王政點了點頭,便端起茶道:“那你便先回府休息吧。”
“臣告退。”
送走了陸績,王政在書房裡又待了約摸小半個時辰,一時想不出好辦法,覺得有些煩悶,便走到窗漏之前,凝望窗外的御園,以及頭頂的星空燦爛,此時萬千點星光正閃爍在黑暗的天幕上,黎明之前本是至暗時刻,這星光卻顯得比往常更亮。
天朝民間自古便有傳說,說每個人在天上都有一顆星對應,星星無論大小,都有著自己的光彩,王政仰頭看著,心中想著,都說東漢末年是一個群星燦爛的時代,曹操對應的是哪顆呢?劉備對應的又是那一顆呢?
還有我呢?我的星又會是哪一顆呢?
他怔怔的看著,突然目光一凝,卻見星海雖是浩瀚,但越到東邊就越稀疏,天幕上晨光熹微,顯然那輪大日不久便要噴薄而出。
王政若有所思,太陽尚未出現,星光便已微弱,而它一旦出現,就會用那燃盡一切的火熱,將漫天星辰所化的星海都徹底吞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