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舊衣香,留他荀令,新曲誤,顧了周郎(第1/3頁)
章節報錯
魏延等人攻克吳縣不久,另一邊的丹陽亦傳來捷報,新附的幷州張遼於日前以聲東擊西之計攻破石城,吳勝大軍兵鋒直抵州治丹陽。
即便在世人眼中,既得廬江和九江之後,揚州剩餘郡縣歸附王政不過早晚之事,但這克復的趨勢如此之猛,如此之勢依舊令人側目不已,似乎不論是丹陽的山越群賊,還是吳郡孫氏多年的經營,在徐州軍這道洪流面前,所有的抵抗都如微不足道的石子般被席捲而去,再不能駐足,只能潰散逃離。
不知不覺,已是進入的建安二年的二月。
......
「周從事好。」
走進王宮內殿時,門口的司閽管笑著向周瑜行了一禮,從事官職並不算高,若是其他人別說入宮的機會甚為渺茫,便是這看門官原也不會這般客氣,但周瑜卻是不同,畢竟人人皆知王政對他十分看重,可謂另眼相看,幾次主動招攬不說,三番四次被婉拒也毫不著惱,表現出了難得的好涵養。
州牧都這般了,其他人哪裡還敢不對周瑜恭敬?
周瑜也客氣的點了點頭,對那司閽官拱手道:「請稟報州牧一聲,便說周瑜求見。」
「州牧交代過,如果是周從事,不必通報,自行入內便是。」那司閽管笑了笑道:「周從事請。」
「如此多謝。」
周瑜踏著遊廊向著書房走去,來到庭院時,書房的大門雖開著,卻不敢隨意走進,便朗聲道:「王州牧,周瑜求見。」
「是公瑾啊?」王政的聲音從裡面傳了出來,「請進吧。」
「是。」
周瑜闊步邁進,抬眼一看,王政今日換了身常服,正坐在案前看著一卷帛書,雖是白天,可是王宮的書房太大,因此有些陰暗,案頭便方了幾盞燭臺。
見周瑜進來,王政微微一笑,溫言說道:「隨意坐吧,咱們都快成一家人了,以後私下相處不必這般拘禮。」
前幾日周瑜返回壽春時,王政再次讓張昭這位刺史作為媒人出面,去談了下週瑜的婚事,雖然事出突然,不過周瑜與小喬本就是郎情妾意,再加上其他因素,不過思忖一番,周瑜便同意了,婚禮定在了下個月。
周瑜沒有立刻接話,只是走到王政近前,先躬身行了一禮:「州牧,請你看看這個。」說著從懷裡摸出了一張羊皮紙,雙手捧著遞給他。
「這是什麼?」
王政一怔,可能也沒想到周瑜會上書,接過來看了片刻,不由劍眉一挑,側目問道:「公瑾,你真是這麼想的嗎?」
「稟州牧,書上句句皆在下肺腑之言。」
這是一封辭職書。
當然,辭的自然不是從事的職位。
與小喬的婚事,成了壓倒周瑜最後一點堅持的稻草,既然沒有辦法拒絕,拋開心結的周瑜,原本也準備接下來和王政好好君臣相得一番的。
但他沒想到自家剛表示歸順,王政便大喜過望,更在之前的慶功宴上,親口許諾要論功行賞,封周瑜為龍驤將軍,都督廬江諸事。
這個任命一出口,即便以王政的威信之重,當時亦引得席上一片譁然。
要知道周瑜眼下的官職乃是從事,又稱別駕,作為州牧、刺史的佐官,這個官職權利雖大,位置雖重,但說到底還是一個秘書型別,俸祿不過八百石,官位不過七品,與縣令相仿而已。
而龍驤將軍可是僅次徵鎮安平的四品***,這一下子不僅三連跳了,關鍵還有個都督廬江諸事的字尾。
既是諸事,而非軍事,便等於不僅授予周瑜掌管駐紮在所有軍隊的權利,還兼管該郡民政,權力非常之大
。
這樣的待遇,如今天軍之中只有吳勝和徐方這等最早的從龍之臣兼總角之交獲得過的。
且如今外面雖還沒有風聲,但朝中文武皆已知道,王政接下來的對外用兵很大可能會劍指荊州。
若對荊州用兵,廬江便會成為發動攻勢的前線之一,把這麼一塊重要地方的軍政大權悉數交託給周瑜這個新人手裡,即便早知周瑜是個人才,王政也一直對他青睞有加,但也實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包括周瑜自己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