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春秋無義戰(第1/3頁)
章節報錯
曲阿城內。
正是日頭初升,陽光在雲片上渲染開去,天空呈現出明亮的瑪瑙紅,把整個城池、並及遠近山川都抹得光彩晃目。
清涼的晨風夾帶野外氣息,捲上城頭撲鼻而來。若在尋常時刻,這必定會使人心曠神怡,不覺精神一振。而當此時,俯瞰城下,城上戍卒卻是大半人都面如土色,有膽小者更至雙股憟憟。
卻見昨天還是空蕩蕩的城外,而今一夜之間,卻是平地陡起了無數的營寨,旗幟如林,連綿不絕。時有斥候、探馬或出或入,疾馳如飛。
全柔也如王政一般一夜沒睡。
只不過他兩人地位不同,境遇同樣不同,所慮者更是大相徑庭。一個是情勢大好,豪情奮湧,已是將眼光放到別處了,另一個是心憂城防,輾轉反側。
引了百十護衛在城頭上巡察一遍,全柔轉入棚中,五六人在其後相從,彼此分別坐定,全柔問道:「昨夜遣出的信使,可有迴音?」
昨天晚上,魏延古劍等退走不久,全柔即接連派出了三四路信使,前去吳縣向程普求援,但是卻無一例外,至今未曾見有一個有迴音送來。
「將軍,賊寇在我城後,亦佈下了一彪軍馬。」
左側一人答道:「我軍所遣之出城信使,之所以沒有迴音,估計卻都是沒能衝破阻截,末將方從城西過來,在城西的城頭上,遠遠望見,阻截我信使的黃巾賊寇高高打起有一面旗幟。末將遣了探馬去看,卻見其上寫了一個「古」字。」
「古姓將官?」
全柔蹙起眉頭,這個姓氏歷來極為冷僻,能推出絕非什麼世家高門出身,想了會兒,沒什麼印象,問道,「黃巾賊寇軍中,有哪個賊將是姓古的?」
另一人答道:「應是青州賊古劍。」
「古劍?「
「此人本是黃巾渠帥張饒的嫡系,中平年間,張饒率眾歸降王政,古劍亦隨之依附,此人年歲不大,亦非趙縣諸將,所以前期並不如吳勝、徐方等人出名,其實亦甚為驍勇,入軍不久便得王政賞識,委以重任,鎮守贏縣防禦北面,其後攻袁術時,千里奔襲連克數城,方才初顯崢嶸,為世人所知。」
說話者名叫王脩,乃是青州北海人,本是孔融帳下主簿,原本的歷史上,在孔融兵敗之後,曾先後仕過袁譚與曹操,不過如今自然不同,在王政攻克北海之後,雖然是同鄉又是同姓,王脩卻對其出身十分鄙夷,故此既沒有選擇歸附王政,沒有再投靠袁譚,反而乘船南下,仕了孫策。
也正因如此,王脩對王政和其麾下的部將多有熟悉,說到這裡又補充了一句:「另外昨日那持斧大將,在下隱約覺得頗為眼熟,似是河北名將蔣奇。」
「蔣奇?袁紹的部將?」聽到這話,全柔悚然一驚:「你的意思是,此番敵人攻城,乃是王政與冀州軍聯手所為?」
若是冀州人也參與進來,那麼對方的兵馬必然足夠,想要突圍的難度就更大了。
王脩微微頷首:「應是如此。」
「王賊實是女幹詐!」
全柔怒氣填膺,忍不住脫口便罵:「以自家的婚姻大事來行這聲東擊西之計不說,居然還暗中勾結了袁紹兵馬,發軍來襲,實是可惡!」
在發動攻勢之前,王政便提前安排糜芳帶領奔命司在曲阿城中安插細作,他能做初一,別人也做得十五,吳郡孫家已是王政結下死仇,自然不可能毫無防範,程普也早就在壽春安插細作,對於這段時日的一些大事,如全柔這樣的將官自也有所知悉。
也正是因此,在丹徒被襲之時,全柔方才誤信人言,當真以為只是一群賊匪,若換成平常,早就第一時間懷疑是徐州鐵騎西來了。
「王賊女幹詐,世人皆知,若非如此,這廝豈能以卑賤之軀有今日氣象?」座下右側一將言道:「奈何我軍不備,此番終是中了他計,如今賊寇大軍壓境,且已切斷了我軍的外援,將軍,計將安出?」
問話者乃是徐盛,本是琅琊人士,王政寇徐州時為避戰亂,逃去了吳縣,故而對其亦是十分仇恨。
全柔沉吟半晌,緩緩說道:「黃巾賊寇切斷通路,如今又是新年之初,瑣事繁多,程將軍短期內或許不會察覺異常,但是黃巾賊寇壓境,聲勢甚大,吳縣與曲阿只一水之隔,百里之邀,早晚必知,短則三日,長則七日,必有察覺,也許就會派出援軍。」
「如今形勢如此,別無它計。要問本將的對策,只有一個字。」
諸將齊道:「敢問將軍,是哪一個字?」
「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