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城下殺降(第1/3頁)
章節報錯
卻說古劍,與蔣奇、魏延諸將提出一計,魏延問道:「計將安出?」古劍緩緩道來。諸將聽後,皆是喝彩。
原來,古劍的計策簡而言之一個字:「賺。」
即用計賺城!
細分下來,卻又分作兩步,第一步便是利用降卒。
方才魏延和蔣奇雙方一同圍剿程普軍,隨後又追擊敗卒,除了殺戮大半之外,還有數百俘虜沒有處理,連帶再從諸將本部選出三四百人,將之裹挾了,皆披掛程普軍的鎧甲,用程普軍的大旗,以為先頭部隊先開去曲阿。
如今剛過申時,天色已是十分昏暗,等到了曲阿城下或能借此賺開城門,那自然最好不過。
當然,若是不能也無所謂,畢竟偽做敗卒賺開城門這事,自古以來雖是層出不窮,屢見不鮮,其實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想那兩軍交戰,城池的防範是何等森嚴,尤其是在到了晚上的時候,往往守城的一方就會有規定,過了某個時辰之後,全城便會戒嚴。
這樣的情況下,別說開城門了,在城中走一走都是不行的,扮作敗卒,就能哄騙得敵人把城門開啟,卻也未免太過輕巧。
不過說回來,古劍的這個計策有沒有實現的可能呢?
還是有的。
第一,便是因為天下人皆知這幾日乃是王政的大婚之期,這一點極為關鍵,或許可能讓程普方警惕大減,真的以為襲擊丹徒,乃至擊敗軍隊的敵人是一夥窮兇極惡的盜匪。
第二,扮作敗卒的一方對敵人的口令、守將、內部虛實等等都已經是摸得非常清楚,若有敵人投降的將官帶頭,那自是再妙不過。
當然,這其中不是沒有漏洞的,比如若真是盜匪之流,那得如何窮兇極惡,能這般輕易的攻下丹徒,又要多少人馬,才能把孫策親自調教的軍隊打的潰敗不堪?
所以這個計策能否成行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看曲阿的守將如何,若是一個無謀之輩,不做細想,一見到有人來賺城,就立刻很積極地做出響應,十分配合地把城池讓給對方,那自是最好不過。
相比而言,與其賺城,實在還不如下功夫在對方的城中找個內應,這樣反而也許會更加妥當。
所以,古劍的這個計策還有第二步。
若是曲阿守將不肯開門,就由在後追趕的徐州騎兵出場,反正派去賺開城門的部隊裡,確實是有一二百程普軍的降卒,那就將錯就錯,在城內程普軍的眾目睽睽、臨高觀望之下,將之全部斬殺!
眼看著戰友被敵人殺戮,程普軍的將士們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呢?
在古劍想來,不外乎兩種反應,要麼是直接熱血衝頭,沒準兒就會把城門開啟,衝出來救援,若果然如此,他們自可一聲號角,伏兵四起,趁亂再去爭搶城門。
要麼程普軍軍紀嚴明,即便如何憤怒也堅守將令始終不出,那便眼睜睜地看著降卒被殺,這樣一來,對他們計程車氣也會形成一個嚴重的打擊,此所謂「先聲奪人」。
戰事未起,徐州的聲勢就佔了上風。對隨後的攻城戰,必會有所幫助。
「好一個一石二鳥之計!」魏延望向蔣奇道:「蔣將軍以為如何?」
「可行。」
蔣奇略做思忖,頷首認可,諸將開了一個臨時的戰前軍議,三言兩語,將各自的任務分別明白。
當即便按照古劍的此計,驅趕了城中俘虜出來,盡數奪去他們的兵器,又選出了三四百的精銳,皆刀劍出鞘,橫戈執矛。兩隊人並在一處。又再從降軍中找出來一個願意帶頭的都伯,等到了城下,就由此人叫門。
魏延部騎兵最多,便先行半個時辰,至曲阿選好地方,埋伏在城門
邊兒上,若能賺開城門,便即掩殺出來,爭奪城門。
蔣奇則帶領本部,跟隨「敗卒」後行。他的任務,是如賺不開城門,就將程普軍的降卒盡數屠之,而古劍這邊因為受損不小,便被安排隨在良將之後,暫時是做預備隊,專門負責接應蔣奇、魏延二將。
準備妥當之後,等魏延部先行了有半個時辰,「敗卒」、蔣奇,古劍諸軍其後開出,等到了曲阿城下,已近戌時,夜色深重,雖不能說伸手不見五指,但卻也是相隔數步便人影憧憧,難以仔細分辨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