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迎親(第1/3頁)
章節報錯
諸位且起身吧,今日是我大婚,便不敘君臣之禮了。」
環視眾人,王政哈哈一笑:「適才禮儀官兒說了,吉時已到,咱們這便出發吧?」又轉對郭嘉等人說道:「天色尚早,路寒風重,你們兩人便就留在宮重,替我陪好沈公等人便是。」
既是王政婚禮,不僅文武百官,城中世家也悉數到場,多有年長之人,自然不便隨著一同前去迎親,郭嘉、禰衡躬身應是。
這時徐方轉出,將王政的坐騎牽來,王政更不多話,一手按住馬鞍,不等徐方屈膝做人蹬子,即手、腳用力,翻身上馬。
系統給與的天賦騎術畢竟不同其他,便是多時不曾上陣跨馬,這上馬、下馬的動作卻如同刻在骨子一般,一套憑鞍上蹬的動作使出來,端是行雲流水,毫無半點生疏凝滯,隨從迎親諸人裡邊大半皆是軍伍出身,性格多是粗豪,目睹此景忍不住便一疊聲,大聲喝彩起來。
王政高踞馬上,面帶笑容,與諸人抱了個四方拳。
徐方快步過來,仰起臉問道:「將軍,這就走麼?」
王政笑容不改,也不去看徐方,一邊與諸人抱拳道謝,一邊只是輕輕地點了點頭。
徐方轉身待走,王政又把他叫回,輕聲問道:「甘寧那裡?」
「將軍放心。」徐帆低聲道:「兩個時辰前,甘將軍那邊才送來一道軍報,城中、城外守軍各營皆安然無恙。」
軍中各部需要大將,壽春也同樣需要,尤其是王政大婚,更不允許出半點錯漏,所以徐方和甘寧此番都留在了城裡。
而徐方不僅是大將,更是王政的總角之交,這婚禮自然是要出席的,所以坐鎮軍營的擔子自然落在了甘寧身上,重任在肩之下,這次婚禮他是沒法出席了。
王政微微頷首:「且帶了弟兄,前頭帶路,這便起身,往去使館。」
徐方遵令,轉身高呼:「奏樂,起行。」
按照秦漢禮制,婚禮本來是不用樂的,《禮記.效特牲》中便有這樣一句話,「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樂者,陽氣也,昏禮不賀,人之序也。」
但自東漢時,士族大家雖還遵循這一制度,普通民間在婚假之時已經普遍開始用樂,每有婚禮之時,往往迎親的隊伍所過之處,鼓樂喧天,笙歌聒耳,王政雖為諸侯,卻還是希望自己的婚禮上出現禮樂,如張昭等人自也不敢多言。
畢竟這位連「二妻」都要一同娶了,禮樂這等小事自然更沒什麼置喙的餘地了。
徐方一令既下,頓時音樂具舉,一時間,聲破夜空,熱鬧非凡。
前頭樂隊鼓吹著一輛花輿馬車緩緩前行,中間是王政與眾迎親的伴當,其後又有成百的僕役抬舉著諸般諸樣的物事,有花瓶、燭盞、洗漱妝臺、裙箱、衣匣等等。
再往前,樂隊之前又有二三百步卒高舉火把開道,照亮前路,再往後,僕役之後亦有二三百步卒殿後,一樣的火把通明。而在隊伍的兩側,則俱為是如狼似虎的騎軍。
沿著街道,隊伍緩緩前行。有臨街的百姓,早知道今日王政大婚,很多人家也都是徹夜未眠,只為了看一看徐州牧的排場。
尋常人家沒有樓閣,因有禁令也不許出門,便舉家帶口地聚在門口,透過門縫朝外觀瞧,至於士族豪紳,則自可登樓上閣,呼朋喚友,自高處從容遠望。
更還有那一些的好事之人,家本不在迎親隊伍要走的街上,卻因為想要瞧一瞧熱鬧,少不得走親戚、尋朋友,也是早早地便找著了能借給他們地方的路上家戶,湊做一處,同樣地歡喜觀看,一番排場,不必一一細表。
這迎親隊伍該要走的街道,卻都是提前便就規定好的。繞著壽春城轉了足
有半圈,總算來至了使館門外。
此時天光已然大亮。諸軍熄滅了火把,各按位置,紛紛站立。
到了地方,卻又不是立刻就能見著新娘子的,待諸軍、諸人、並及前頭的樂隊等等悉數站定,徐方等人先行下馬,都是轉臉去看王政。徐方為人性子謹慎,雖然與王政是為總角之交,這會兒卻不肯多說話,只是含笑不語,隨從迎親的伴當中,有膽大者,喧譁高叫。或者嚷嚷:「將軍,還不快請下馬?」或者嬉笑道:「新娘子,怕都等得急了!」
今日這個場合自然不會再講什麼尊卑了,王政哈哈一笑,也不管他們沒大沒小,微一擺手,鼓樂稍歇,徑自下了馬由諸人擁護著來到花輿邊兒上。
此時使館的門還沒開,緊鎖關閉,外頭一個人也沒有,徐方扭轉過頭,看了看後邊一片黑壓壓的人頭,請示了王政兩句,一揮手,樂聲再起,王政帶頭叫道:「新婦之...」
諸人齊聲隨叫:「催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