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大婚(第1/3頁)
章節報錯
十日後,隨袁方一同前去臨淄的高晉等人回到壽春。
正在夜半時分,高晉取出令牌,出示城上守軍,天軍的令牌分有好幾種,分別代表了不同層次的緊急程度,守軍輪值的將官看那令牌,卻正是最高層次的,知來人必有緊急且秘密之事。急令部屬開啟城門,放諸人入城。
為免得引起城中驚動,高晉等人皆用棉布裹住馬蹄,也不打火把,只借助陰暗的夜色,停也未曾停一下,直接穿過了城門,橫行街上,徑往舊楚王宮奔去,待至到了宮門之前,一樣地出示令牌。
王宮守軍不敢怠慢,急忙放請入內,一邊自有侍衛飛奔快跑,前去通知王政。
此時王政剛剛入眠不久,聞訊而起,來不及穿衣服,便只揀了件袍子,馬馬虎虎地披在身上,甚至忘了穿鞋子,走了幾步才反應過來,又轉回去,隨便穿上,即往外走,同時說道:「讓高晉等人且去書房與本將相見。」
來入書房,未及坐下,高晉已到。
王政快步迎出,在書房門口,握住了高晉的手,卻不先問出使情形,上上下下、仔仔細細地打量了高晉諸人幾眼,見人人皆是風塵僕僕,不由溫言說道:「此番辛苦諸君了,快請坐下。」
待諸人入內,分別落座,王政吩咐奴婢上茶,又教隨從去膳房取些糕點、充飢之物拿來,等他們吃喝一陣緩過氣來,這才問道:「出使臨淄情形如何,袁方可說動袁譚了?可同意出兵了?」
一連幾問,可見王政心情之急切,如此急切的心情,卻還能夠忍到現在才問。其他幾位使者皆是武夫,不夠敏感倒也罷了,高晉這讀書人卻是察覺到了,心中既是佩服又是感動,連忙起身躬身答道:「臣此次出使,託州牧洪福,幸不辱命。」
「果然?」
「正是。」
王政霍然起身,搓著手在室內連轉幾圈,歡喜之情實難壓抑,臉上的笑容頓時綻放,先走到高晉座前,拍了拍了他的肩膀;又行至其它幾個使團成員座前,或擊掌,或握手,連聲大笑,說道:「事可成矣!」
望向眾人,神情愈發和緩,「看諸位面上顏色,盡皆疲態,便知你們一路辛苦,想來怕是會有十來天都沒有睡過一次好覺了吧?」
眾人連呼不敢,王政又道:「本該讓你們就此休息,不過此事關係重大,臨淄袁譚既然同意,咱們出軍之日便已經近在眼前了,所以有關此次出使的詳情,本將必須現在就要全盤瞭解...」
「這樣吧,高晉你和副使兩人留下,其餘諸位,便請先去休息,也不必回你們家中了,今夜,便宿在王宮中便是。」
親衛當即引路,帶了其他人魚貫而出。
眼見眾人遠去,王政方才轉目高晉笑道:「且將你出使的經過、面見袁譚的情形,一一與本將道來。」
「臣與袁方入臨淄後,便徑直去了袁譚的府上,袁方如何與其分說臣卻不知,只知道召見臣時,已是同意出兵,共計五千兵馬,其中一千騎兵,四千步卒,會根據州牧要求的路線,於月內乘水路陸續抵達廣陵,然後駐紮於江都,只待州牧這邊一旦對丹陽發起攻勢,其便會從北面同時進攻,威脅吳郡,當然,袁譚也提了一個要求。」
「什麼要求。」
「袁譚希望在發動攻勢前,主公先準備好一應輜重調往江都。」
「這個不成問題。」王政微微一笑:「本將此番借兵本就是為了一鼓作氣拿下江右這兩座重鎮,袁譚便是不說,本將也會為友軍準備妥當。」
之前郭嘉已將利弊分析地十分清楚,對王政而言,傳國玉璽交於袁紹可謂有百利而無一害,既然如此,便是袁方最後不同意去說服袁譚,王政或許也要想著法子將玉璽送出
手去。
如今能換來五千冀州軍與他合力去攻江右,兩方呼應之下,畢其功於一役的把握大大增加了,這等於是平白賺來的勞力,王政怎會不喜出望外?
說過出使的情形,高晉問道:「眼見已是月中了,州牧方才言道,我軍出征近在眼前,不知定下的日子,是在幾時?」
高晉既然出使了臨淄,自然也清楚這場交易的原委,王政也不瞞他,淡淡笑了笑,說出一個日子。
高晉連日奔波,都快過糊塗了,一時沒反應過來,片刻之後飯菜驚訝說道:「十八日後?那不是正月初五麼?」
「不錯。」王政頷首道:「這一日是「破五」節,可謂萬事皆宜。」
「可臣記得,張國相等人擬定的大婚之日,不也是在初五麼?」
王政大婚的日子,上個月就定下來了。
這個日子,不但高晉知道,甚至不僅是徐州,揚州如今人盡皆知,便是遠在許都的天子,荊州的劉表等人,王政也早遣使者前去通知了,這些時日傳遞下來,恐怕天下人皆有聽說了。
「就是因為本將那日大婚,所以才好用兵。」王政哈哈一笑:「如此出其不意,料來無人想到。」
「此計自然是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