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你這小賊,好不知羞(第1/3頁)
章節報錯
夜漸深了,寒意也漸增,不過此時客棧雅間裡卻如春日一般光亮,和暖。
本來太史慈為替小妹賠禮,晚上特意擺了一桌宴席宴請周瑜,不過席上喝酒間和周瑜隨意一聊,越聊越合胃口,宴席之後又再次換了雅間,與之煮酒清談。
沒辦法,周公瑾不僅天生魅力過人,極易得人好感,關鍵是他還是這個時代一等一的兵法大家,太史慈亦是武將,自然很容易便與之相談甚歡,暢飲酣談之下,兩人間的感情迅速升溫,沒多久,便互稱表字了。
一直聊到用罷宵夜猶不覺疲,那個侍衛在旁一直聽的雲裡霧裡,早撐不住告退回了宿房,那個姓喬的少女倒是賴著不走,託著腮兒在旁聽著兩人談論沙場爭鋒,兵家行事,不時偷偷瞧一眼周瑜。
都說認真的男人最帥,談到自家最感興趣的話題,此時的周瑜眉眼間盡是飛揚的神采,本就俊秀的面孔平生出一種灼人的魅力,少女看著看著,不知想到了什麼,兩頰漸漸紅了起來,彷彿被酡紅塗醉一般,流媚飛豔,奪人眼目。
哎呀,瞎想什麼呢?
少女生怕被周瑜瞅見自家的異樣,連忙低下頭,將臉趴在漆案上,繼續胡思亂想起來,結果想著想著,瞌睡蟲就上來了,不知覺便陷入了迷糊中。
「這傻丫頭...」
太史慈寵溺地笑了笑,喚門外親衛送來厚毯,輕輕搭在她的身上,旋即又看向周瑜笑了笑,輕聲道:「今兒公瑾真把我的談性勾扯上來了,好一個「不殺之勝」,妙哉,妙哉。」
卻是兩人方才縱論古今,提到上古名將時,周瑜極為推崇西漢初年的靳歙。
靳歙並非無名之輩,他是西漢初年的開國功臣之一,更位列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上,與樊噲、灌嬰等人共列。
但無論是在後世還是兩漢,其實算是一個名氣不大,或者說不夠響亮的冷門人物,屬於大家都知道他,但是很少知道他到底做過什麼的型別。
那麼周瑜為什麼推崇此人呢?
便在於靳歙作戰有一個極為明顯,且與眾不同的特點,便是殺戮甚少,降俘甚眾!
和漢軍中許多將領一樣,靳歙也是開始從劉邦的親軍中成長起來的,但從他載入史冊的第一戰開始,便永遠是抓獲俘虜的數量超過直接的殲敵斬首。
攻濟陽,殺將一人,斬首五十六人(並捕獲俘虜七十三人)
戰藍田北,斬車司馬二人,騎長一人,斬首二十八人(並捕獲俘虜五十七人)
隨著劉邦稱漢王后,戰事規模升級之下,靳歙的表現愈發誇張了。
比如彭城之戰,楚霸王項羽人生中的第二次高光時刻,世人皆知劉邦最後慘遭大敗,狼狽而歸,然而裡面其實有一個極為有趣的小插曲。
便在楚軍大舉反撲時,漢軍人人危恐,四方都有倒戈反叛,其中靳歙所鎮守的雍丘也出現了這個情況,結果他不僅據城自守平定了叛亂,保住了城池,還在自家軍隊一潰千里的大勢下逆流而上,主動出擊,在滎陽大破楚軍。
這一役,靳歙又創造了一個極為誇張的數字,抓俘並勸得軍官十四人及部下四千六百八十人歸降劉邦。
請注意,這可是發生在彭城之戰的時期,彼時的劉邦正被項羽打的抱頭鼠竄,可以說無論是這場勝利,還是能在兵力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抓俘這麼多人,都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
關鍵是還能勸降他們,還敢容納這麼多的俘虜...
後面靳歙也一直都是這樣與之不同的打仗,別人的戰績中不是大勝就是攻佔了多少地區,而靳歙呢?就是一個勁的抓俘虜,勸降。
朝歌一戰,俘獲敵兩員騎將
,並車馬二百五十匹。破趙軍之戰,俘獲敵軍官六人,並降卒二千四百人。平陽一戰,俘獲官吏兩人。好吧,對於楚軍就是勢如破竹了,漢軍一路高歌,自然靳歙部也是乘勝追擊了。到最後的江陵一戰,俘獲楚國上柱國大司馬及以下***八人,並生擒臨江王共尉。
當然,靳歙俘虜過最大牌的一個,還要說是兵仙韓信了,但這個倒不能算是單純的軍事勝利,畢竟其中有陳平出謀劃策,劉邦親自動手的原因。
不管如何,靳歙的確算是一個極有個人特色的名將,所以周瑜說他是「不殺之勝」,只是無論個人的名望還是家族發展都十分一般(靳家的爵位在文帝時期便「莫名其妙」被削了,導致從頭到尾,兩漢時期其都不算世家),不免叫人覺得可惜。
「子義兄說得極是,沙場爭鋒,得勝已是不易,殲敵更是艱難,如靳歙這般「不殺之勝」卻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