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雷霆手段(第2/3頁)
章節報錯
所以王政的態度便最為關鍵。
什麼決定他的態度呢?
相比賢愚,忠女幹,其實「親疏」的分量更大。
潘璋是資格老的舊臣不說,更關鍵的是,所有人都知道他和王政的總角之交吳勝關係很好啊。
投鼠忌器之下,郭嘉沉吟不語,黃忠更不必說,他之前就和吳勝在合軍中起過幾次衝突,雖然不懼吳勝,但也不會想著主動再去招惹吳勝。
至於魏延加入的時間更短,更不敢輕易摻和到這等敏感的漩渦內了。
最後依舊還是愣頭青的禰衡先自站了出來。
「潘文珪原本不過布衣草芥,主公不以其卑鄙,諮以大將之事,委以門戶重任,可謂恩遇有加,然則此人不思盡忠報君,體恤國事,反而貪財腐敗,妄殺袍澤,自當論法懲處!」
「嗯。」
王政神情平靜地點了點頭,又問道:「那依正平之見,當論何法,如何懲處?」
「治亂世當用重典!」
禰衡慷慨激昂地道:「當年暴秦苛政虐民,乃失其鹿,方有高帝斬白蛇而起,一統天下,承之以寬,此是為‘寬以濟猛,,然則之前西秦為何能吞併六國,終結延綿近七百年的群雄並世?卻是治國以法,行之以刑,此是為‘猛以濟寬,。」
禰衡環視眾人,森然問道:「自黃巾起義以來,方今天下,又成亂世,然則天下之亂始與黃巾乎?」
眾人連連搖頭,別說在場的無論文武皆乃有識之士,自然清楚黃巾起義其實是一個結果,而非原因,便是心裡真的認為是黃巾導致大漢天下的禍亂,誰又敢當著王政的面去說呢?
「天下大亂,殆始於桓、靈二帝。」郭嘉沉聲說道:「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及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武、陳蕃謀誅之,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朝廷貪腐成風,因而民不聊生。」
「奉孝所言甚是!」禰衡重重地點了點頭,「天下之亂乃因朝廷生變,朝廷之變乃因貪腐而生,是如今之時,又一亂世。不以重典,無以刑之!」
說到這裡,禰衡對王政躬身道:「僅是貪腐,便當從重、從嚴治罪,何況潘璋還有枉殺同僚,謊報軍情,欺瞞主公等數樁大罪,若不嚴懲如何以示我徐州百萬軍民?」
你也學滑頭了啊...
王政暗自感慨了聲,禰衡說了半天其實依舊還是沒有說出他最想聽到的話,「如何從重,怎樣從嚴?」
「額...」
禰衡這時也猶豫了,若是當年的他,自然早就把心裡的想法乾脆利落地講出來了,可這兩年的官場歷練下來,禰衡也終究有了一些變化。
他還是變得成熟了些。
成熟,便代表著心思變得複雜,即便如禰衡,也會開始權衡利弊。
他或許依舊還是王政麾下最敢說話的那一個人,卻終究比不上曾經的那個禰衡了。
眼見禰衡變的沉默起來,王政的眼中失望之色一掠而過,正在思忖如何誘導
的時候,這時左側突然冒出一個鏗鏘有力,甚至可以說是斬釘截鐵地聲音!
「依臣之見,潘璋當斬!」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循聲望去,更是大覺意外。
原來說這話的人竟然是郭嘉。
王政亦是愕然,在他想來,郭嘉這樣的聰明人是決然不會去作這等開罪人的事情,關鍵是郭嘉還是徐州文臣這邊難得和吳勝關係頗為友善的人啊,怎會在此時表達這般堅決的立場?
「奉孝你說什麼?」
「依臣之見,潘璋當斬!」
郭嘉一字一頓地道:「如今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正值行戮之時!依臣的意思,不僅當斬,還要斬立決!」
王政凝視了郭嘉好一會兒,嘴角突然逸出一絲微笑。
他已然想明白了。
好一個郭嘉,這是透過端倪看出了自家心思了啊。
「斬立決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