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雷霆手段(第1/3頁)
章節報錯
潘璋貪腐一案,發生在大半年前攻略北海國時。
說起來也巧,正好和軍情疑似洩密一事前後腳的功夫。
後者由糜芳查到源頭,乃是出自司農校尉陳登府上的一名管家,擒拿住此人後,雖然審問出對方的確是冀州那邊暗插在下邳的暗探,但是由於沒有實質證據能證明和陳登扯上關係,王政最後也只是令奔命司暗中對陳登保持關注,也未有其他動作了。
沒辦法,下邳陳氏乃是徐州真正的頂級世家,影響立實在太大,輕易不可妄動,且在奪取郯縣的過程中,陳登乃是有功之臣,甚至他叔叔陳瑀也在攻破下邳後幫著安撫民心,出過大力,此時若動陳氏,天下人如何看待?當然,最關鍵的一條還是近年多事的徐州實在折騰不起了。
這一樁樁,一件件,即便是王政內心已對陳登乃至陳氏都起了猜忌之心,思忖再三,卻終究還是暫時按捺下來。
另一方面的東成潘璋貪腐,其實同樣也很複雜。
王政為什麼會發現潘璋在東成貪腐呢?
這是因為當時潘璋主動發來的一則軍報,言及東成縣縣尉張環聯絡舊部,並及城中士族,趁夜放火,欲圖反叛作亂。
恰恰正是這封情報,讓王政起了疑心。
因為他記得當初天軍攻打東成縣時,正是這個明叫張環的縣尉主動大開城門的啊?
當時郭嘉同樣在場,也評價說「想那張環,既然已經投降,並且招來舊部、獻上東成,剩下孤家寡人。他為何又要斗膽生亂呢?如果說,他當初投降是迫不得已,是詐降,那麼如今這時機也不對啊。」
王政其實不在乎張環的真正死因,可潘璋竟敢謊報軍情,妄圖欺騙自家,卻決然不可置若罔聞!
既然起了疑心,當即便讓糜芳安排人手前去查明真相,結果自然是早就出來了,原來這張環乃是出身東成本地的豪族,世代行賈,家裡頗有餘財,潘璋豔羨之下,便曾幾次出言索賄,卻不料張環絲毫不給面子。
張環當初既然主動投誠,自然事先對王政和天軍有過了解,若是吳勝徐方這些王政的嫡系大將,可能都不用開口,張環都會主動上供錢帛示好。
可你潘璋算個什麼東西?
區區一個半路加入的兗州人罷了,官職也不過比俺略高半級,大家都是降將,都不是嫡系,誰比誰強到哪裡去啊?
還想問老子要錢?做你孃的春秋大夢吧!
不僅如此,張環甚至私底下還跟手下人說,來日見到王政,必要面呈此事,東成如此門戶重地,怎可讓潘璋這等貪財卑鄙的小人坐鎮?
也正是最後一條,讓得知此事後的潘璋勃然大怒,更是立刻動了殺心!
查明真相後,王政也是沉默半晌,感慨萬千,系統終究不是萬能的,所謂的鎖定忠誠固然是強,但也做不到全無紕漏,杜絕人性。
比如潘璋這件事情上,既存了私心,甚至還妄圖欺騙自己,敢於欺騙自己,這難道算忠誠麼?
按王政的理解,當然不算!
可潘璋偏偏做出來了,甚至是在系統的壓制下做出來了,為什麼?
王政思忖良久,也只能理解為,可能是潘璋的內心裡認為這只是一件小事?
他是真正覺得殺張環並不會損害到王政的利益,謊報瞞上也算不上是一種不忠誠吧?
可惜這件事到底不是「他覺得」就行了的。
得要王政覺得才行!
只不過後面緊接著便收到了豫州黃巾的求援,王政決意率軍前往豫州,阻擋曹操南下的腳步,再後來揚州風雲突變,戰事頻頻,自然不好將東成這樣的門戶重鎮臨陣換將,王政一時
間便也沒有立刻去動潘璋。
如今外敵已去,自然便到了解決內部問題的時候了。
......
面對王政丟擲的潘璋一案,室內靜默了許久。
原因說起來很簡單。
因為在場眾人加入王政的麾下時間,其實都要晚於潘璋。
這一點很關鍵。
類似天軍這樣的新興勢力,再加上王政這樣一言而決的人主,事實上是所有臣民的命運都掌握在他的掌中。
命運都掌握了,那麼富貴、仕途,乃至生死自然也是牢牢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