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穴攻(為追憶盟主加更11K/20K)(第1/3頁)
章節報錯
天未亮形成四面合圍之勢,王政親自身先士卒之下,當日中午,城頭、城門皆已告破。
便在當天下午,兩州聯軍已成功攻克了輿國城,敵將正是之前在六合山時伏兵,且曾半道伏擊過王政的孫乾, 孫公佑。
這位北海郡的名士,是被大儒鄭玄先推薦給孔融,其後在劉備任徐州牧後,作為使臣,官職為別駕從事。
在演義中更多以儒生,幕僚形象的人物, 其實武事上亦不算差,在原本的歷史上劉備得益州後, 拜其為秉忠將軍, 其待遇僅次於糜竺,與簡雍相同。
當然,因王政穿越影響,很多原本會在東漢末年乃至三國鼎立時綻放光彩的人,卻提早就退出了舞臺,如之前的徐宣,亦如今日的孫乾。
既惱其耍詐,亦為震懾之故,即便其已在兵敗時在縣衙自盡,王政亦梟其首級,懸掛轅門之外。
當日夜裡,在兵卒大多修真之時,新換了主人的縣衙內卻是燈火通明,閻象、古劍等人絡繹到來,一時間, 文武齊畢,將官雲集。
攻克輿國之後, 下一步自然就是兵鋒直指廣陵,來的眾人不分袁軍或是天軍派系,無不心知肚明,王政此時召集諸人,為的正是此事。
從堂邑出發時,王政和閻象等人商議不停,也都是為了這個最終的戰略目標。
待眾人落座之後、親兵奉上茶水後便退出堂外,巡弋四方,負責軍情保密的工作。
“此戰不過一小捷耳。”環視眾人,王政端起茶杯,遙遙相敬:“緊接著還有大戰要打,固今日以茶代酒,先聊以慶賀。”
“待破廣陵後,再行宴席如何?”
“喏!”
眾人自無不允,不談官職高低,若說之前其威名雖大,勢力已成,卻終究因年紀之故,多有人暗自不服,可這一路共事下來,無論戰略謀劃, 乃至上陣殺敵,王政都做的十分出眾,天公將軍的能耐如何,在場之人都是心裡有數,為將者拘於脾性,常有桀驁、粗莽之處,某種程度上若是看不慣你,表面功夫都常常不做,可亦是最服有能之人。
而這一點,沙場上亦是最容易看出的。
誰殺敵多,誰打的勝仗多,誰就是最有能耐的,真刀真槍,易見真章。
故此,如今眾人對王政俱是心折不已,連閻象亦笑道:“刺史戰必勝、攻必取,連續兩座城池,均是一日不到便克,此何其速也?”
“吾料虎威至此,足可震懾宵小,揚我軍勢,廣陵城或許都可不戰而下。”
寒暄幾句,眾人舉杯而飲,一時間氣氛頗為熱烈,打勝仗麼,而且是連戰皆捷,即便大家分屬不同陣營,可歡喜之意卻是相同,亦發自於心。
“若是如此。”王政灑然一笑:“自然最好不過。”
這幾日來,每當想起呂布已來到了徐州,更在自家的彭城後方駐軍,這等臥榻之上驍虎環伺的感覺,讓王政總覺心中忐忑,更是歸心似箭,也想快刀斬亂麻,快快地搞定廣陵,甚至把劉備速速趕出徐州。
“對了。”這時,一個年輕的將官突然問道:“聽說之前將軍駐紮堂邑時,彭城有信使來報,不知是何訊息啊?”
這話說的冒昧,提的更是突兀,王政聞言神情未變,卻是劍眉一揚,堂中的笑語聲登時一斂。
如古劍這等實打實的年輕小夥,更是藏不住心思,立刻瞪眼怒視。
彭城來人,說了什麼,關袁術何事?
又何時輪到你這袁術的人來過問了?
王政似笑非笑地瞥了那人一眼,略一回憶,便想起了,這是新從揚州前來的將官之一,據說名叫袁胤,看其年紀,再結合這個姓氏,即便閻象未曾言明,王政也猜出大機率和袁術有些親戚關係。
(袁胤,袁術之侄。在袁術死後,曾護送袁術的靈柩和妻兒逃往廬江,但在途中被徐璆殺死,更奪走傳國玉璽獻於曹操。)
你選擇來我這一路,不就是看下邳勝負未知,而廣陵卻首戰告捷,更有機會鍍金麼?
既如此,就應乖覺一點!
雖是這般暗自吐槽,不過看在袁術的面上,他打了個哈哈:“也沒寫什麼。”
“無非是本將的私宅婦人不識大體,多日不見,掛念本將,故命人帶來一封家書罷了。”
“怎麼?”說到這裡,王政頓了頓,笑呵呵道:“袁校尉對這些婦人之言亦有興趣?”
“既是家事。”雖臉上盡是不信,袁胤倒也不好再說什麼:“末將自不便聽聞了。”
這時,一旁的閻象乾咳兩聲,暗暗掃了袁胤一眼,直接道:“刺史,咱們還是切入正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