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血與肉的廝殺(補第四位盟主加更8000/20000)(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
孫靜自然知道不可如此,卻還是有些不滿:「那也不該如此平靜啊?」
「為何不可?」孫策冷聲道:「沙場征戰,兵者凶事也,他既是我孫家兒郎,上了戰場便該早有準備才是。」
說到這裡,他不再看孫靜,轉望座側諸將。
只能耳聞、無法眼見的情況下,再沉穩的人也難免不安。諸將雖是武人,也不例外。對比孫靜,好多人也強不到哪兒去,帳內至少七八個都尉,因為緊張而出了一頭的汗水。
孫策心中嘆了口氣,原本還指望孫靜陪他做場戲安穩軍心的,誰知卻是低估了其對孫權的感情。
孫策不肯出帥帳,卻並非為空自顯示所謂的「氣量」,而是有深一層考量的。
一萬五千餘精銳圍堵舒城,至今大半月了還沒攻破,相比之前面對襄安、臨湖乃至皖城等地的攻無不克,旦夕即陷,對比是這般的鮮明...
這也導致王政和天軍善戰之名軍中早已傳遍。
更有不少人說,幾千徐州軍便這般難打了,如今又來了一萬的援軍,這可如何是好?
軍卒攻城多日本就多有疲憊,眼見更已滋生出怯敵之情,對孫策而言,這其實都是大不利的。但是越有不利,孫策便越要故示輕鬆,甚至表現出一副目無餘子的驕矜。
要是一見王政欲要突圍,他便如臨大敵,那豈不是加重了王政的威名,長了敵人計程車氣麼?
示以暇餘,對軍隊計程車氣反而會有鼓舞,傳出去,讓三軍知道前線作戰,敵人突圍少將軍卻混沒當回事,依舊好整以暇地在帳中下棋,對士氣的穩定就會非常有幫助。
當然了,這一招也不是誰都能用的。
首先孫策自家這兩年便是百戰百勝,威名顯赫,士卒們對他很信賴,不致把他的閉門不出,理解為不知兵事。
其次,即便黃蓋和程普不在左右,孫策手下也依舊還有許多能征善戰的勇將,比如韓當,凌操,不用他親自出面,這些人也自然會把戰事處理的很好。
既然孫靜方寸大亂,這棋自然不必在下,孫策推開棋盤,只是懶懶地靠在主位,手敲桉幾,閉目沉吟起來。
接下來,戰報連連,彷彿一片片雪花不斷飛入帳內,
「報,黃巾賊有將魏延,率軍突入我軍前陣百步,連拔兩處營壘。幸好有蕭將軍及時趕到,稍阻其勢。」
「噠噠」輕響聲中,孫策依舊閉目敲擊著桉幾,打著帶著某種韻律的節拍,彷彿充耳不聞。
「報,韓將軍親驅騎應戰賊將魏延,兩人酣戰百餘回合,魏延負傷斷刀,韓將軍卻被砍落馬下,群馬踐踏,已然戰死疆場,魏延負傷而不退,裹創而更勇,換用將旗舞動,雖遇我軍拼死阻攔,死戰不退,連斬我都伯以上將官三員,實有萬夫不當之勢。」
話音剛落,敲擊聲終於停了。
孫策睜開了雙眼,眼中帶著訝然。
不應該啊。
上一次韓當雖輸了一陣,冷眼旁觀的孫策自然看的分明,其實更多是敗在魏延用詐之上,韓當力氣上或許稍遜魏延,但論其武藝,其實還在魏延之上,兩人激鬥起碼也該是五五開的局面才對啊,怎地又輸了不說,還被砍翻落馬,戰死疆場?
孫策的判斷沒錯,限於出身的緣故,此時的魏延力氣雖大,武藝卻不算精湛,加上初上戰場不久,經驗不足,綜合戰力其實距離真正的一流武將還有一段距離。
但那是初戰韓當的魏延了。
要知道如今城內可是有一個喬綰和王政存在的,前者如今早把單手武器的熟練度刷滿了,雖不會刷滿武功,刀劍上的技巧卻已拉滿,後者更是貫日門的當代真傳,同樣也是刀法大家,這段時間以來兩人都和魏延有過不少切磋,實戰是最好的提升武藝的手段,導致如今的魏延相比之前戰力又有提升不少,已是真正略勝韓當半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