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汝欲斬首,俺也一樣(第2/3頁)
章節報錯
一旁的董襲道:“縣君勿慮,六安乃是重鎮大城,城高牆堅,黃將軍又是沙場宿將,料來短期內並無大礙,不過末將聽說,王禦寇這一年來招兵買馬,徐州軍馬總數早過十萬,若是後方再遣援軍來的話,就有些麻煩了。”
“所言極是。”孫權頗為認同此點:“如今安豐已落入賊手,徐州若要派第三路人馬增援,直接便可從彭城調派,過沛國而長驅直入,這可如何是好?”
“仲謀多慮了。”虞翻喝了口茶湯,旋即放下盞子笑道:“徐州不會再有兵馬來援了。”
迎著孫權訝然的眼神,虞翻解釋道:“董都尉方才說徐州兵馬總數約有十來萬人,這話卻是不假,王禦寇西克泰山,北擊孔融,今時今日已是掩有七郡,加上那泰山郡本又是一處極好的兵源,真要放開徵兵,甚至不止十萬之數。”
“可地盤多了也有壞處啊,尤其是...嘿,徐州這等無險郡國,四戰之地。”虞翻道:“須得知曉,北面青州袁譚,東面兗州曹操,俱與這豎子素有仇隙,更是對徐州虎視眈眈,而徐州又是王禦寇的根基所在,他會為了援救袁術和揚州,冒著後方失守的風險嗎?”
“所以老夫敢以斷言,如今這三方人馬已共計兩萬左右了,這基本達到了徐州外援的兵力極限,所以也絕不會再有第三路援軍入場。”
《這個明星很想退休》
“虞公所言甚是。”
孫權面色方才稍緩,卻見虞翻突然正色說道:“其實說起來,咱們如今也有一處隱患,仲謀,少將軍自從起兵以來,固然是連戰皆捷,威震江東,可你不覺得咱們戰線拉的太長了嗎?”
“若是南面再不動作,一旦讓徐州軍攻破一點,事情可就不妙了。”
聽到虞翻提到南面,孫權微微蹙眉。
他年紀雖然不大,卻是少年老成,自從興平二年孫策派人到阜陵將他和母親等人接回曲阿後,便常跟隨在孫策左右並參與內部事務的決策,甚至連很多臣子都不知道的隱秘之事,孫策都沒有瞞他。
比如自從得知王政舉兵來援袁術的訊息後,孫策便已暗中和另一位強侯聯盟,意圖共擊袁術,瓜分揚州乃至徐州,甚至此事原本就是出於孫權的建議,而這位強援自然便是廬江南面的荊州牧,劉表。
孫權特意來到前線桐鄉,某種意義上也是代表孫策,負責和劉表這邊聯絡的。
可直到目前為止,孫、王兩家已是激戰多場了,荊州軍卻還無一兵一卒進入江東境內!
據孫權收到的訊息,荊州方面除了達成同盟之後的前期有大量兵馬調動到了西陽、下雉等地停駐後,便再無任何動作。
早先借口糧餉準備未足,後來又藉口天降大雨,總而言之,諸多借口,反正遲遲不肯前行半步!
劉表心中的那點小算盤,孫權還不清楚?
什麼颳風下雨?
什麼道路難行?
還不是想要隔岸觀火,儲存實力麼?
實話實說,孫權其實內心裡能理解劉表,這幾年來王政和徐州軍的戰績的確太過驕人了,尤其是在其擊敗袁譚的冀州軍後,更是達到了一個巔峰,各路人馬口頭上提及時或還會偶爾說什麼黃巾賊寇不過就是人多罷了,其實私底下誰不忌憚三分?
何況荊州軍本就更善水戰,要在陸地上主動去和徐州軍打,勝敗不論,起碼先要撕層皮、掉塊肉,劉表自然不願意了折損自家實力了。
至於為什麼要儲存實力,還不是想著讓孫策和王政硬碰硬地對磕,最好是兩敗俱傷時,他劉表再來摘桃子罷了!
說是說瓜分揚州,徐州...
可對劉表來說,徐州未免也太遠了吧,簡直是鞭長莫及啊!
就算他擊敗了王政,在徐州這塊蛋糕上也分不得什麼好處,就算能分得,也未必能守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