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成功在望時卻要主動放棄,凌操的心中自然十分的不甘,只不過孫策治軍甚言,軍令如山,他終究不甘違抗,只得恨恨地又看了一眼手持將旗的周據,隨後轉身一邊召喚兵卒,一邊向外奔去。

來時一路衝殺,去時也不容易,一進一出之下,凌操最後雖然還是殺出了城外,只不過跟在身後的步卒已死傷大半,最終只剩二十餘人了。

同時間,城頭、城門幾處的孫策軍亦然如潮水也似,滾滾撤走。

直到最後一個孫策兵的身影竄出缺口,周據方才鬆了口氣,緊緊攥住旗柄的左手青筋緩緩消失,剛要命令兵卒們打掃戰場,趕緊修復缺口,卻聽見背後傳來馬蹄聲響,轉頭看去,卻是周暉和王政等人馳騁奔至。

把將旗交給身邊的親兵,周據連忙上前跪拜請罪:“末將無能,沒能留下敵將凌操,還請縣君責罰!”

周暉怎會責罰他呢,今日周據的表現算是給他長足臉了,上前親自將其攙扶起來,笑吟吟道:“凌操此等虎將勇武非凡,沒能留下也算不得甚麼,你能將其擊退,守住缺口,已經是大功一件了。”

又顧盼王政問道:“州牧以為如何?”

“江東才俊何其多也。”

王政看了眼周據,先頷首誇獎了句,旋即便轉入正題道:“今日城牆塌陷出於兩方意外,孫賊組織進攻本就匆忙,如今撤退亦是突然,萬餘人馬,諸多營盤,這般頻繁調動,必生亂想,這正是咱們的機會!”

“州牧的意思是?”一旁的魏延立刻反應過來:“孫賊的包圍線此刻會出現疏漏?”

“不錯。”

王政顧盼眾人,朗聲道:“機不可失,要立刻安排人手換上賊人衣甲趁亂混出城去,前往廬江北面聯絡上咱們的援軍!”

......

博安城外,徐州軍營。

沛國的援軍終於到了。

軍營外,徐州將官正有條不紊的引導著沛國軍馬或是就地休整,或是先行入營,此時雨水依舊在下,平原上的積水也很深,不過總算郭嘉這邊提前做好了一些佈置,雖然人馬入營的速度緩慢,倒沒有出現混亂。

因為受傷不能作戰,李仁主動請纓來接應沛國援軍,出營的路上,他一邊給不絕於道的大股人馬讓路,一邊尋找來軍的主將。

李仁知道沛國這邊受到郭嘉的調令後派出了三千人馬,帶軍的乃是譙郡的縣尉文稷,至於其中有多少步卒、多少騎兵,以及隨行糧草、民夫和器械的具體數目卻是不太清楚。

不過看著前方人聲馬嘶,熱鬧十分,李仁大抵也能估摸出來一件事情。

作為一個剛剛歸附的郡國,對於徐州這邊的軍令,沛國說不上全力以赴,起碼也算盡了心意,更證明他們在這場三方混戰中,是做出了表態,支援新舊兩位主人的聯盟,希望且相信他們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還有那些混雜在人群中的一面面旗幟,有紅有黑,有青有

這次來援的兵馬是由十多個城池組織出來的,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十多個沛國的地方豪強湊出來的。

既然出了心意,這些豪強自然要讓袁術和王政清楚的知道,誰出了多少人馬,又出了多少糧草。

眼見援軍已到了,李仁心中多了幾分底氣的同時,也清楚了另一件事。

攻伐六安的日子不遠了。

大戰一觸即發。

如他所來,此時另一邊的帥帳內,吳勝也正和眾將商議接下來的攻城事宜,帳外哨騎突然來報

“將軍,有黃將軍部的兄弟從南面而來,帶來捷報。”

吳勝先是一怔,旋即大喜,這是好事成雙啊。

既然是黃忠部,自然是從龍舒來的,帶來的捷報則是黃忠冒雨夜襲龍舒,一戰而定。

因為孫策這邊提前佔據了廬江北面幾座重鎮,導致吳勝部自入廬江境內至今,雖然對廬江目前的戰局有大致瞭解,卻始終未曾與王政這邊重新聯絡一線,具體的兵馬調動更是無從得知。

但黃忠卻是不同,他和王熊率眾來到廬江北面的戰略目的除了奪回皖城,重新開啟北面通路之外,更重要的便是與吳勝部的匯合。

所以在攻下龍舒後,黃忠一邊做好防禦程普來犯的準備,一邊便是立刻散開哨騎,尋找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