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爾虞我詐(第2/3頁)
章節報錯
“王政得知此事,肯定心慌意亂。說不得便會調兵遣將,務必先從德謀兄手中奪回龍舒。”
德謀,正是程普的字,斬殺劉勳後他本欲趕來舒城與孫策匯合,卻被孫策下令繼續駐紮龍舒,嚴防死守可能出現的吳勝部。
“哈哈,說的不錯。”孫策嘲諷似地笑了笑:“王禦寇劍走偏鋒,連帶著其麾下諸將作戰風格亦是如此,其起事以來,每遇困境,必然行險,絕不甘坐以待斃。”
“那以公覆之見,王政會調多少人馬前去奪回龍舒呢?”
黃蓋沉吟了會道:“王政雖是年輕,卻也久經戰事,算的上沙場宿將了,想必識得輕重,如今我軍兵臨城下,他定然不會隨便妄動城內守軍,起碼也要留下四五千人馬,以保舒城無失。何況...”
“何況什麼?”
黃蓋道:“何況周暉並非他的手下,便是王政想要悉起大軍,周暉也未必答應,所以王政最多隻能使喚他自家帶入城的三千人馬。”
“三千人馬?”
孫策擺手冷哼道:‘哪裡會這麼多?他當日以四千人馬便大破袁譚的數萬冀州精銳,可謂震驚天下,意氣風發,吾敢斷言,此賊如今早已目無餘子,愈發驕縱,不出三日,舒城城裡,定然有人馬殺出,且最多兩千人馬!”
“最關鍵的是,王政必定再次親自出馬!”
孫策的分析有理有據,諸將齊聲稱是。有人因此憂慮,說道:“觀昨日初戰,城中黃巾賊不乏有勇力的,而這王政據更是天生神力,有萬夫不當之勇,若他真如少將軍所料,決議親率精銳出城突圍,我軍萬一攔截不住,倒也是個麻煩!”
孫策哈哈一笑:“有何麻煩?本將求之不得!”
“少將軍的意思是?”
孫策拍案而起,環視眾人,俊美無鑄的面龐此時充滿了強硬、剛毅的神情,顯得英挺不凡:“要嫌麻煩,本將又何必故意放那劉勳的餘孽入城?”
“難道你們還沒有看出來,王政若是出城,不僅讓咱們奪取舒城的把握大增,更是一舉斬其賊首,令徐州黃巾大亂的天賜良機?”
諸將對視一眼,不少人頓時醒悟,黃蓋第一個面露振奮,搶著開口道:“少將軍的意思是要一箭雙鵰?”
“不錯。”孫策往帳外瞧了眼,說道:“我軍五月出軍,至今已近兩月了,眼見夏去秋至,若是不在秋收前除此強敵,拖到隴東時如何是好?”
“況且將士們跋山涉水,旬月轉戰千里之地,也都有些疲憊,更生出歸志,兼且軍糧運輸不易,舒城之後更有一座更難啃的合肥需要攻克,我懸軍深入,實在不可在舒城城下久頓,兵法雲,久頓則師老,師老則無功。故此,舒城之戰,該當速戰速決!”
“如何速戰速決?本將昨天就說過了,要想速戰速決,唯有一計。那便是要千方百計地把王政和其精銳調出城來,迫其與我野戰,若能除去此人,餘者如周暉等輩何足道哉?則舒城不攻自克!”
“也是天助我也,這劉勳的餘孽剛好來到,本將故意放其入城,正為了誘這豎子主動出城。”孫策拍掌笑道:“只要他肯出城,本將不惜一切代價都要讓此子命喪此地!”
諸將恍然大悟狀,皆躬身讚道:“少將軍廟算!末將拜服。”
孫策笑道:“甚麼廟算神算?馬屁免了罷!既然如此,再問諸位,豎子如要出城,會走哪一邊?”
尚未傷愈的韓當思索片刻,搶先回答道:“城南有我軍主力屯駐,豎子必然不取,只有選擇城北、東、西三面之一。”
“城北、東、西,他又會選哪一邊呢?”
黃蓋道:‘少將軍之前不是說東西兩面有幾個渡口,水面既窄,河水又淺,黃巾賊寇或許會選擇這兩邊,只不過...”
“嗯?”孫策劍眉一挑,側目望去。
“只不過少將軍安營紮寨,城北、東、西三面所用的營壘陣勢,乃是一字長蛇陣,豎子草芥出身未必識得,然舒城縣尉陶澤,乃是沙場老將,縣君周暉更是家學淵源,出身名門,我軍營壘佈置的妙處,彼方或已瞭然於胸。”
孫策聞言默然片刻,好一會方才道:“你的意思是這陣勢擺開嚴密合縫,王政便是有心出城,怕也擔心其中風險,或會知難而退,這樣本將的調虎離山之計,便要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