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有備無患,接下來孫策準備將襄安徹底改造加固,讓它變成一個自家的釘子,牢牢紮根在袁術的地盤!

袁公這幾年費盡心力修建起來,本是為了防禦外敵的要塞,結果變成了讓他頭疼不以的礙腳石,想必一定會非常惱怒吧?

在腦中想了想袁術氣的跳腳,卻又無可奈何的模樣,孫策不由哈哈大笑起來。

說實話,即便如今已成了刀兵相見,勢同水火的局面,但孫策對袁術卻並無多少恨意和不滿。

畢竟當初在其麾下效命時,袁術固然有提防戒備之意,卻也同樣有愛護器重之情。

若非情勢所迫,孫策本不想和袁術為敵的!

只是時逢亂世,若要求存便要自強,未來的北地容納不了袁紹和曹操兩個英雄,如今的江東亦同

......

接下來的事情,卻是讓孫策的心情失去了最初的愉悅。

因為此時已到了建安元年的五月中旬,作為大漢帝國最東面的揚州,也迎來了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尤其是正午前後,熾熱的陽光炙烤地面,極度影響了後方運輸輜重的效率,尤其是吳郡和丹陽本來也是剛剛攻下不久,民心未附,考慮到這一點,縱然有軍令在前,一些將官在這樣的高溫下也不得不顧忌輜重部隊中新卒、百姓的情緒,常常在白晝暫停行軍,選擇在陰涼處休息。

酷暑天氣拖延了後勤行進的進度,同時自然也延緩了孫策本來計劃中的西進步伐。

臨湖乃是揚州難得的堅城,防禦程度遠在襄安之上,加上如今袁術軍已有了防備,即便自信如孫策,也認為不太可能完成速勝的可能。

考慮到兩方大軍很可能會在城下相持很長一段時間,那麼接下來就必須先把就近的襄安變成一個輜重的中轉站。

畢竟如今臨湖的守將陳蘭雖一直被程普壓著再打,卻也不可能真的除了龜縮便什麼都不做了。

《重生之搏浪大時代》

就孫策收到的前線情報,這段時間在陳蘭的命令下,臨湖周遭村鎮不僅人口糧草被盡數運走,連一些水井也被悉數破壞,實在帶不走的也都就地燒燬,擺明了是堅壁清野,所以從圍城一開始,程普部的所有消耗都是襄安這邊提供的,接下來要是孫策也帶領大軍前去,消耗只會更加嚴重,而糧草沒法就地補充,意味著只能源源不斷從後方往前運送。

在進攻襄安的時候,孫策軍從後方運來的糧食都堆積在丹陽郡的春谷城,那個位置其實距離襄安並不算近,只是因為中間隔了一條長江的緣故,靠著水運往前線轉運起來也不算太難。

可是接下來如果按照孫策的計劃,無論是西進還是北上,戰線再度遷移,多出來了幾百裡便會讓後勤隊伍感到吃力了,尤其是相比水運,揚州境內的官道體系並不發達,甚至因為連連戰亂的緣故多有破敗...

孫策乃是知兵之人,深知糧道一旦過於漫長,且效率低下的時候,必然會成為大軍的隱患!

尤其是袁術一定會繼續派來援軍,不可能看不到這點,多半也會派出小股部隊在後方滲透破壞,所以即便心裡再是迫切想要高歌勐進拿下後面的臨湖、舒縣乃至整個廬江郡,權衡利弊再三,孫策還是決定先親自坐鎮襄安,將這裡不僅設為兵馬前站,也同樣作為前線的一個物倉,囤積足夠的糧草輜重。

可惜他不知道的是,這個看似沒錯的決定,卻又給了徐州軍更為充足的馳援時間。

便在孫策大軍暫停了進攻步伐,一邊拼命囤積糧草軍械,一邊徵發百姓加築襄安的同時,王政這邊已命令麾下的戰爭機器全力開動起來,同時,在王政的要求下,李仁一臉糾結地先提前快馬趕回了揚州。

因為在王政看來,這次的出兵,援助袁術反是其次,最主要的目的卻是為了解決孫策這個心腹大患,這便需要袁術這邊給與配合。

尤其是那個出兵數字的要求!

.....

壽春、楚王宮。

章華殿書房。

李仁深夜返回之後,才剛剛休息不到兩個時辰,天色一放亮時,便有甲士來到了他的府邸言及袁術即刻召見。

當李仁來到書房時,除了袁術之外,楊弘這位第一謀臣自也在場。

雖說王政的要求之前李仁已安排書信透過六百里加急奏報傳了過來,但奏報上的東西畢竟簡略,袁術和楊弘需要當面問清才能做最後“回君侯,末將抵達下邳之後...”

李仁把自己和王政的幾次會談的內容以及過程大致描述,其他倒也罷了,最敏感的自然還是對方直接言明為求必勝,平定孫策治亂竟然需要一萬萬千餘人,且還要揚州軍在旁協助配合,這讓袁術和楊弘面面相覷,默然無語。